证道山门旷,延僧草座禅。
不知为额始,曾记有歌传。
驿路桥梁坏,沙溪石藓填。
往来荒廨近,时可托清眠。
注释:
- 证道山门旷,延僧草座禅。
- “证道”可能指的是佛教中修行悟道的过程,也可能指一种信仰或理念。
- “山门”指的是寺庙的大门,这里可能是说这个寺庙的大门非常宽阔。
- “延僧草座禅”中的”延”可能是指邀请僧人来此说法、讲经或修行;”草座禅”则是一种禅宗修行方式,即坐在地上进行禅修。
- 不知为额始,曾记有歌传。
- “为额”可能是指寺庙的匾额,用来书写寺庙的名字或某种寓意。
- “歌传”可能是指和尚唱经传颂佛法,这里的”歌传”可能是指和尚唱诗或者唱歌来传播佛法。
- 驿路桥梁坏,沙溪石藓填。
- “驿路”指的是古代驿站的道路,用于传递公文和使节;”桥梁”则是连接两岸的建筑物,供人们通行。
- “驿路桥梁坏”表示这些道路和桥梁已经损坏,可能因为自然灾害或人为原因。
- “沙溪石藓填”则是指沙子和石头上生长的苔藓已经被填满,可能是因为河水冲刷或者其他自然侵蚀作用。
- 往来荒廨近,时可托清眠。
- “往来”指人们来来往往;”荒廨”是废弃的官署或寺庙,可能是由于战乱或其他原因被毁坏了。
- “托清眠”中的”清眠”可能是指安静地休息、睡觉,这里的”托清眠”可能指的是在这里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休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寺庙的画面,通过描写寺庙的大门、僧人的生活、道路和桥梁的破坏以及荒芜的官署,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思考。同时,诗歌也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