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来菊本已成丛,潦退园篱失笑空。
梦蝶自应知境幻,问牛谁谓可年丰。
渺茫天地浮秋水,寂历溪山截暮虹。
蛩咽莫禁莎砌湿,万愁愁付酒杯中。

【注释】

水退小园散步时:水退,指秋季的雨过天晴。小园:即“小池”。

垂替(tiǎi):指竹简。

篱失笑空:篱笆空了,但笑口仍开。

境幻:佛家语,指人生无常和世界虚幻。

问牛:比喻向人求教。谁谓:谁说。

渺茫:形容秋水无边无际的样子。

寂历:寂静,寂寞。溪山:泛指自然风景。截:挡住。

蛩咽:蟋蟀悲鸣的声音。莎砌(zhà jí):莎草垫砌成的墙。蛩咽莫禁莎砌湿:蟋蟀悲鸣的声音,让人禁不住悲伤。

万愁愁付酒杯中:所有的忧愁都寄托在酒里。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九月,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诗人以清丽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日的景色,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

开头两句写秋天到来,水退后的小园漫步时的情景。“移来菊本已成丛”,移来,从别处移种;菊,菊花。“已成丛”,指已经长成了一片。诗人把秋天比作“小池”中的“菊花”,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到来。“潦退园篱失笑空”,潦水退去,园中的篱笆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机。诗人用“失笑空”形容篱笆的空寂,表现出一种失落和无奈的情绪。

中间四句写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界虚幻的感慨。“梦蝶自应知境幻”,梦中的蝴蝶应该知道人生是短暂的,一切都是假的。“问牛谁谓可年丰?”问牛的人又怎么认为可以一年丰收呢?诗人通过“梦蝶”和“问牛”两个形象,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最后两句写诗人对自然风景的感受。“渺茫天地浮秋水,寂历溪山截暮虹”,天地间渺茫一片,秋水中映着晚霞。“寂历溪山”,意思是秋天的山水显得更加寂静、寂寞。“截:挡住”意思是夕阳下的溪流像一道彩虹一样挡住了天空,给人们带来了一丝温暖。这两句描写了秋天的自然风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结尾两句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悲观情绪。“蛩咽莫禁莎砌湿,万愁愁付酒杯中。”蟋蟀的悲鸣声让人不禁伤感,所有的忧愁都寄托在酒里。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抒发诗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