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眠几醒几清明,万态风流学老成。
古翠碧连云洞杳,夕阳西卷射场平。
絮团破径应迷蝶,枝压荒墙不露莺。
如此多栽堪卜隐,苦无十亩秫田耕。

【解析】

这是一首咏柳的七绝。全诗通过对柳树不同时段、不同形态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柳树的喜爱之情。首联“几眠几醒几清明”,用拟人手法写柳树随风飘舞,时而睡去,时而醒来。“万态风流”形容柳树千姿百态,风姿绰约。第二联“古翠碧连云洞杳,夕阳西卷射场平”写柳树苍翠欲滴,高耸入云,夕阳西沉时,其倒影映在湖中,如射场一般。第三联“絮团破径应迷蝶,枝压荒墙不露莺”描写了柳絮纷飞的情景,柳枝垂压着荒废的墙壁,却不见黄莺出没,这两句以景衬情,衬托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最后一句“如此多栽堪卜隐,苦无十亩秫田耕”写柳树多栽植于宅旁,而自己却无地种田,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答案】

译文:

我见柳树枝条柔美飘逸,随风摇曳,时而沉睡,时而苏醒,春天来临时柳枝又绿意盎然。

它千姿百态,风姿绰约,柳叶如碧玉般晶莹剔透,仿佛要与天空相接。夕阳西下时,柳影倒映在湖中,如射场一样。

柳絮纷纷扬扬,漫天飞舞,落在小路上让人眼花缭乱,柳枝垂下,压弯了荒废的墙壁,却不曾有黄莺出没。

如此多的柳树足以让我选择一处隐居之所,可惜的是却没有田地耕种。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柳林的画面。诗人先从时间上写柳树,说它“几眠几醒几清明”,表现了柳树的生机勃勃;接着从形态上写柳树,说它“万态风流学老成”,表现出柳树的婀娜多姿。然后通过写柳树在不同时刻的不同姿态,进一步写出柳树的生机盎然。

此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画出了柳树的形象特点,展现了诗人对柳树的喜爱之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