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峰云堕屋梁危,异迹曾遗广顺时。
行脚影留岩石涧,头陀老守草庵攲。
几年香火传朝晚,万谷烟霞拥路岐。
半掩风扉钟又响,风霜皴尽砌街碑。

【注释】

石佛庵:位于江西上饶广信区石佛乡。石佛庵原名“观音岩”,后因寺内供奉一尊大石佛像,故名“石佛庵”。

南峰:指石佛庵南面的山峰。

堕:落下。

屋梁危:形容山峰高耸入云。

异迹:指石佛庵的来历不同寻常。

广顺时: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期(公元951—968年)。

行脚:佛教语,指和尚。

影:指山中的树木倒映在水中的景象。

头陀老:指守寺的老和尚。

几年香火:几年以来,这里供有香火。

朝晚:指早晚。

万谷烟霞:形容山中云雾缭绕,景色秀丽。

路岐:指山中蜿蜒曲折的小道。

半掩风扉:形容风吹着寺院的门窗。

风霜皴:形容风吹雨打,使得岩石上的青苔变白,即风化作用。

皴尽:使岩石上的青苔全部脱落。

砌街碑:指寺庙前的台阶上刻有碑文。

赏析:

本诗是一首写景诗,作者通过描述石佛庵周围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表达了对石佛庵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心。

首句“南峰云堕屋梁危”,描绘了石佛庵所在的山峰高耸入云的景象,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这里的“南峰”既是指石佛庵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暗示了石佛庵的神秘和古老。同时,“云堕屋梁危”也形象地描绘了山顶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以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第二句“异迹曾遗广顺时”,则讲述了石佛庵的来历不同寻常。这句诗表明石佛庵并非普通的寺庙,而是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异迹”一词则暗示了石佛庵与众不同的地方,可能是因为它的建筑风格、宗教信仰等方面与普通寺庙有所不同。这种不同寻常之处,也为石佛庵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接下来的三句诗描述了石佛庵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行脚影留岩石涧”,描绘了游人行走于石佛庵附近的山谷之中的情景。这里的“行脚”指的是僧人或道士行走在山林中修行、参悟的过程。而“岩石涧”则是指山间的溪流旁的岩石和水流交汇处,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接着两句“头陀老守草庵攲”,则讲述了守寺的老和尚的生活状态。这里的“头陀”指的是出家修行的人,而“老守”则表示年事已高,但仍坚守岗位的意思。“草庵欹”则是指简陋的茅草屋,形容守寺老和尚的生活条件艰苦但依然坚守岗位。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老和尚的生活状态,也体现了他们对佛法的虔诚和执着。

最后两句“几年香火传朝晚,万谷烟霞拥路岐”,则是对石佛庵周围环境的描述。“几年香火”指的是多年来香火不断,象征着石佛庵在当地的影响力和信仰度。而“万谷烟霞拥路岐”则描绘了山间的景色如画,云雾缭绕,景色秀美。这里的“拥路岐”形容山路弯曲曲折,为人们提供了一处游览的好去处。整首诗通过描绘石佛庵周围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石佛庵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