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鹃啼桑颠,丑妇泪如洗。
手中捻银丝,阶头博红米。
【注释】
陌上二首:即《陌上桑》。
恨鹃啼桑颠(zān):恨杜鹃的叫声,在桑树上鸣叫。桑颠:桑木的尖端。
丑妇泪如洗:指丑女浣纱时流泪。
银丝:蚕茧丝,白色的蚕丝。
阶头博红米(bó):用蚕茧丝和红米一起做成的丝棉被或绸缎等。
【译文】
恨鹃鸟的哀鸣声在桑木的顶端回荡,丑女的泪水就像洗涤一样;手中捏着洁白的蚕茧丝,阶头上堆砌着红色的蚕丝。
【赏析】
这首诗是写一个农家姑娘的辛勤劳作和对爱情的追求。“桑颠”是桑树的尖端,这里用来比喻爱情之苦,因为相思之情,使得她日夜不得安宁。“恨鹃啼桑颠”,恨鹃鸟的啼叫声在桑木的最高处回荡,表达了女子对所爱的人的深深相思与思念。“丑妇泪如洗”,丑妇,即农家女,她勤劳善良,却因为爱情而伤心落泪。“手中捻银丝”,手捻着白生生的蚕丝,象征着纯洁的爱情。“阶头博红米”,在阶头堆积着红色的蚕丝,意味着用这些蚕丝来制作丝被或绸缎等,以表达对情人的深情厚谊。整首诗通过描写农家女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她对爱情的追求和执着,同时也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