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挲只作钓矶看,相伴秦翁且住山。
霜洗旧棱人共瘦,藓侵孤韵鹤同闲。
因思樵牧分争处,已过唐虞揖逊间。
风月满林时憩寂,三生幽事梦中还。
【注释】
- 林间石:在树林间的石头。
- 摩挲:轻轻触摸。
- 钓矶:垂钓的矶头,即石矶。
- 秦翁:指隐居的秦姓老人。
- 霜洗旧棱:形容岁月流逝,石棱因霜雪而显露出来,仿佛被洗涤过一样。
- 人共瘦:形容人与石相映成趣,显得更加清瘦。
- 藓侵孤韵:苔藓侵蚀着岩石,使其显得更加苍老、孤独。
- 樵牧分争处:指山林中樵夫和牧人为了争夺食物而发生争执的地方,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唐虞揖逊间:指传说中的尧舜禅让时期,表示尊重历史。
- 风月满林时:指月光洒满树林之时,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 三生幽事梦中还:指前世今生的幽深往事,在梦中重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林美景与人生哲理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林间石头的景色,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全诗以景物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
首句“林间石”点明了诗的主题。诗人通过观察身边的环境,发现在山林间生长着一些形状奇特的石头,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已经经历了无数年的风雨和岁月的洗礼。这些石头的存在,为山林增添了一份神秘和魅力。
次句“摩挲只作钓矶看,相伴秦翁且住山。”描述了诗人在观赏这些美丽的石头时的感受。他轻轻地抚摸着这些石头,仿佛是在欣赏一幅精美的画卷。同时,他也想到了隐居的秦姓老人,这位老人也喜欢在这里度过时光,仿佛是这里的守护者。
第三句“霜洗旧棱人共瘦,藓侵孤韵鹤同闲。”进一步描绘了石头的景色。由于岁月的流逝,这些石头的表面已经被霜雪覆盖,变得光滑如镜。同时,苔藓也侵蚀着它们的表面,使得它们变得更加苍老、孤独。然而,这种变化却给周围的环境和人们带来了宁静和祥和的氛围。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色,也感到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仿佛是一只悠然自得的鹤。
第四句“因思樵牧分争处,已过唐虞揖逊间。”进一步引发了诗人的思考。他想起了过去樵夫和牧人的争斗,他们为了争夺食物而发生争执,破坏了山林的和谐氛围。然而,他已经过了那个时代,不再需要为了争夺资源而与人争斗。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也能像这些石头一样,静静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而不是为了争抢而破坏周围的环境和人们的生活。
最后一句“风月满林时憩寂,三生幽事梦中还。”总结了诗人对这首诗的理解。他意识到,只有当人们能够放下争斗和纷扰,才能真正体会到山林中的宁静和美好。他期待着有一天能够真正实现内心的平静和超脱,让生活回归到最初的状态。同时,他也相信,这种美好的生活将会在他的梦境中重现。
整首诗以景物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