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避世羡渔郎,全载妻儿云水乡。
隔苇鸣榔分细火,带苔收网晒斜阳。
一丝寒雨鲈腮紫,半箔归潮蟹斗黄。
欲逐鸱夷江海去,西风无奈稻花香。
【注释】:
七月十五日:指农历七月十五的中秋节。
竞传:竞相传说,竞相传说。
铁骑:披甲戴盔的骑兵。
宁海人:泛指宁海一带居民。
惧罹仙居祸:害怕被神仙居住地所害。
僦船:租船。
鸱夷子:指范蠡,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随越王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改名鸱夷子,泛指隐士。
龙舒精舍:龙舒县(今浙江嘉兴)的书院名,范蠡曾隐居于此。
事定:战争结束,局势稳定。
羡于渔家之乐也作渔父一首:因羡慕渔夫生活而作《渔父》一诗。
来屠:前来屠戮。
宁海人惧罹仙居祸:宁海人害怕被神仙居住之地所害。
僦船入海从鸱夷子游:租船出海去跟随鸱夷子范蠡游历。
余在龙舒精舍事定而后闻之幸免奔窜深有羡于渔家之乐也作渔父一首:我在龙舒书院时战事已定,才得幸免。我羡慕渔家的生活。
作渔父一首:作这首诗。
渔父:指诗人自己。
全载妻儿云水乡:全带着妻子儿女住在像云和水一样的乡间。
隔苇鸣榔:隔着芦苇敲鼓。
分细火:分开火种。
带苔收网晒斜阳:带着苔藓收集网具,在夕阳下晒着晾干。
一丝寒雨鲈腮紫:一阵寒雨下来,鲈鱼的腮都变紫了。
半箔归潮蟹斗黄:一半是潮水回来,螃蟹开始争斗起来。
欲逐鸱夷江海去,西风无奈稻花香:想追随鸱夷先生(指范蠡),但秋风中稻花散发出阵阵香气让人无法割舍。
【赏析】:(1)此诗首联“年来避世羡渔郎,全载妻儿云水乡”,诗人以“年来避世”开头,表明其不愿为官,渴望归隐的愿望。“羡渔郎”三字,既表达了对渔夫生活的向往,又暗合了题目中的“渔父”。诗人全携妻儿,远离尘嚣,来到如云似水的乡村,过着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颔联“隔苇鸣榔分细火,带苔收网晒斜阳”描绘出一幅渔民劳作的场景。渔民们隔开芦苇,敲响木鱼,一边划分火种,一边晒着渔网。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动作描绘出了渔民们勤劳朴实的形象。颈联“一丝寒雨鲈腮紫,半箔归潮蟹斗黄”则写出了江南渔家的日常生活。当寒冷的雨水洒落,鲈鱼的腮变得紫红;而当潮水回来时,螃蟹开始了争斗。尾联“欲逐鸱夷江海去,西风无奈稻花香”表达了诗人想要追随鸱夷子范蠡的足迹,到江海中去,但秋风之中稻花散发出的香气却让他不忍离去。全诗通过对渔家生活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远离尘嚣,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