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能鸣假物鸣,数篇诗见故人情。
重经丧乱成南北,多谢交游访死生。
我始欲愁将老至,公须少忍待时平。
古来毁弃连城璧,不恨沈埋百世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需要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比如“道不能鸣假物鸣”一句中“道不能”三字的用意,是说“道”无法发声而借其他事物来发出声音;“数篇诗见”,是说自己写的诗很多,但写得好的不多。所以“道不能鸣”并不是说自己不写诗而是写诗的人多于写诗的好手,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二句中的“故人情”,是指旧日的友情,诗人与达善有旧交,所以这里说“故人情”。“重经丧乱成南北”一句,意思是诗人经过战乱的磨难,现在又流落在南方。这一句是说达善此时已经不在了,因为诗人在战乱后流落到北方,而达善已死,所以诗人感叹自己与朋友天各一方。第三句中的“公须”是诗人对达善的称呼,意为“您必须”。第四句中的“少忍待时平”,意为“请您稍加忍耐,等国家太平的时候再相聚吧。”第五句中的“古来”,指古代。这句的意思是说:古代的许多名人都遭到毁弃,连城璧都被人砸碎,百世英名也被埋没。

【答案】

译文:

我的诗作没有多少能称得上是好诗的,我写的这些诗都是应景之作,没有什么值得珍惜的。

我们过去共同的朋友如今都已不在了,我与您相见的机会很少,我只好向您表示歉意。

我已经到了垂暮之年,您的年纪还轻,请您稍加忍耐,等国家太平的时候再聚首。

古人有很多被毁谤、被埋没的例子,连城璧都被人打碎,百世英明也被埋没,您何必为这些而伤心呢?

赏析:

此诗作于元至正十六年(1356),当时诗人漂泊江南,心情郁结,故有答达善之赠。

开头两句:“道不能鸣假物鸣,数篇诗见故人情。”作者自谦地说自己的诗作不够理想(“道不能鸣”),是因为他写诗是为了应景,不是为了抒发真情实感。但是,他的诗中却充满了故旧情谊。这一句中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作者对自己诗作的评价,二是对达善的怀念。

中间四句:“重经丧乱成南北,多谢交游访死生。我始欲愁将老至,公须少忍待时平。”这四句表达了作者与达善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作者说:“我们曾经共同经历了战乱,现在我们又分别在南方和北方,我非常遗憾我们的友谊不能长久。”接着,作者又说:“我很后悔当初不该发怒。请您稍微忍耐一下,等我平定了天下,我们再一起相聚。”

最后两句:“古来毁弃连城璧,不恨沈埋百世英。”“古来”二字,表明作者认为历史上有许多被毁谤、被埋没的人才,他们像连城璧一样珍贵,被毁谤、被埋没是因为他们的命运不好,而不是他们的才能不足。作者希望达善也能这样看待自己。

此诗虽然只是一首赠答诗,但它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它告诉我们要珍视友情并关心国家的未来命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