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有报雨蛙,竹树能攀援。
青褐随所处,肤如凝脂鲜。
长颈而方颔,顾盼升高颠。
久晴初得雨,清声满林园。
红蕉映白日,碧苇覆清泉。
幽居乐清净,饮露如风蝉。
俯视虾蟆辈,迥然异凡仙。
能鸣复善晦,所贵身名全。
【解析】
本诗是一首咏物小诗,诗人通过对虫吟、蛙鼓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志向与情怀。“续十虫吟”即续写十首《虫吟》,这是作者自编的一组以虫吟为主题的诗作,每首四句,共十篇。第一首是《蝉吟》。
“虫有报雨蛙,竹树能攀援”,此诗开篇就点出主题——咏虫。“虫有报雨蛙,竹树能攀援”,这是说,有一种能预报雨情的知了(也就是蝉),它住在竹林和树木上,它们能够攀援而上。“竹树”“攀援”是关键词,写出了蝉在树上的生活习性。“青褐随所处,肤如凝脂鲜”,此句写蝉的体色,是青色,皮肤很白嫩,颜色鲜明而好看。“长颈而方颔,顾盼升高颠”,此句写蝉的形状特点。“长颈”“方颔”,“顾盼升高颠”,都是对蝉外形特征的描写。“久晴初得雨,清声满林园”,此句写蝉鸣之声。“久晴初得雨”,久旱逢甘霖,这是自然现象,也是诗人对自然界的一种赞美。“清声满林园”,清亮悦耳的声音充满整个树林和园林。“红蕉映白日,碧苇覆清泉。”此句写蝉鸣时的景象。“红蕉映白日”,红色的蕉叶在阳光下格外耀眼,这既是对景色的描绘,也是对蝉鸣时声音的烘托。“碧苇覆清泉”,绿色的芦苇覆盖着清澈的泉水,这是对蝉鸣时声音的烘托。
“幽居乐清净,饮露如风蝉”。此句为第二首《蝉吟》的第一句。“幽居乐清净”,在幽静的环境中生活很快乐,很宁静,很安详。“饮露如风蝉”,像风一样吸食露水。“俯视虾蟆辈,迥然异凡仙”,此句是第三首《蝉吟》的第一句。“俯视虾蟆”是说,低头看着那些像蛤蟆一样的动物。“迥然异凡仙”意思是说,这些动物远远比不上蝉这样超凡脱俗的仙人。“能鸣复善晦,所贵身名全。”“能鸣复善晦”是说,蝉能够发出声音,又善于避人耳目。“所贵身名全”是说,最重要的是保全自己的名节。
【赏析】
这首诗以《蝉吟》为题,共十篇,是作者自编的一组以咏虫为主的诗作。每篇四句,共十篇。这是一首的开头部分。
首联两句写蝉鸣之声和栖息之地。“蝉有报雨蛙,竹树能攀援”的意思是:有一种能预报雨情的知了(也就是蝉),它们住在竹林和树木上,它们能够攀援而上。“竹树”“攀援”是关键词,写出了蝉在树上的生活习性。“青褐随所处,肤如凝脂鲜”的意思是:蝉的皮肤是青色的,非常白嫩,颜色鲜明而好看。“长颈而方颔,顾盼升高巅”意思是:它的脖子很长,脑袋很大。“久晴初得雨,清声满林园”的意思是:久旱逢甘霖,这是自然现象,也是诗人对自然界的一种赞美。“清声满林园”是说,清亮的叫声充满了整个树林和园林。
颔联两句写蝉鸣之声和景象。“红蕉映白日,碧苇覆清泉”的意思是:红色的蕉叶在阳光下格外耀眼,绿色的苇子覆盖着清澈的泉水。“红蕉映白日,碧苇覆清泉”一句中,“红蕉”是红色蕉叶,“白日”、“碧苇”分别是太阳和苇子的意思。“红蕉映白日”一句中,“映”、“白日”是关键词,写出了红蕉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艳丽,而太阳则显得更加明亮。“青褐随所处,肤如凝脂鲜”的意思是:蝉的皮肤是青色的,非常白嫩,颜色鲜明而好看。“长颈而方颔,顾盼升高巅”意思是:它的脖子很长,脑袋很大,并且能够抬头看高巅。
颈联两句写蝉鸣之声。“久晴初得雨,清声满林园”的意思是:久旱逢甘霖,这是自然现象,也是诗人对自然界的一种赞美。“清声满林园”是说,清亮的叫声充满了整个树林和园林。
尾联两句写蝉鸣之声和环境。“红蕉映白日,碧苇覆清泉”中的“红蕉”是红色蕉叶,“白日”、“碧苇”分别是太阳和苇子的意思。“红蕉映白日”一句中,“映”、“白日”是关键词,写出了红蕉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艳丽,而太阳则显得更加明亮。“青褐随所处,肤如凝脂鲜”的意思是:蝉的皮肤是青色的,非常白嫩,颜色鲜明而好看。“长颈而方颔,顾盼升高巅”意思是:它的脖子很长,脑袋很大,并且能够抬头看高巅。
这首诗通过描写蝉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环境的珍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