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健庞翁今罢参,柱杖挂壁云迷庵。
开花聊幻仙七七,逗机更说禅三三。
未办浮丘招挹袖,且邀弥勒与同龛。
庵中认得华严界,何用宗风谈北南。
注释:
鲜健庞翁今罢参,柱杖挂壁云迷庵。
鲜健庞翁:指的是诗人自己,鲜健是诗人的字,庞翁是指老翁。柱杖:拄着拐杖。挂壁:靠在墙壁上。云迷庵:像云雾一样遮住了寺庙(庵)。
开花聊幻仙七七,逗机更说禅三三。
开花:比喻修行的人在修炼中悟出的道理或境界。七七:佛教术语,指七天七夜。逗机:领悟道理或境界。更说:又加以解说。禅三三:禅定的时间,即三天。
未办浮丘招挹袖,且邀弥勒与同龛。
未办:尚未能完成。浮丘:道教传说中的仙人之一。挹袖:伸手去接衣袖。与同龛:和弥勒一起安葬。
庵中认得华严界,何用宗风谈北南。
庵中:指葛藤华藏庵。华严界:华严经的境界或境界中的华严世界。宗风:佛教宗派的风格。谈北南:讨论南北问题。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在葛藤华藏庵内打坐修炼的情景。全诗以时间为顺序,从老人开始修炼讲起,直到最后安葬,展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首句“鲜健庞翁今罢参”,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鲜健庞翁。鲜健是诗人的字,表明他是以自己的真实姓名出现。庞翁则是指年长者,暗示他的年龄和身份。罢参:停止参拜。这里的参指的是对佛、道等宗教的礼拜。
“柱杖挂壁云迷庵”,描绘了老人拄着拐杖,靠在墙壁上,被云雾遮住的景象。这既表现了他的孤独,也暗示了他正在修炼的状态。
第二句“开花聊幻仙七七”,则是形容他在修炼过程中,逐渐领悟到了一些道理或境界,这些就像是花开花落一样自然。七七:在这里指的是七天七夜。
第三句“逗机更说禅三三”,进一步描述了他在修炼中对道理或境界的理解。这里用了佛教术语来描述,表示他已经进入了某种深层次的理解状态。三三:在这里指的是三天,表示他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深入理解这个境界。
第四句“未办浮丘招挹袖”,表达了他对即将到来的事情的准备。浮丘是道教传说中的仙人之一,这里指的是他将要去参加某个活动,可能是与某位仙人相见,也可能是准备进行其他活动。招挹:伸手去接衣袖。这句话描绘了他即将面对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期待和紧张。
第五句“且邀弥勒与同龛”,则进一步描绘了他即将进行的活动。弥勒是佛教中的一位菩萨,这里指的是他邀请弥勒与他一起安葬。与同龛:和弥勒一起安葬。这句诗不仅描述了他即将进行的活动,也表达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死亡的态度。
最后一句“庵中认得华严界,何用宗风谈北南”,则是总结全文的主题。在葛藤华藏庵内,他通过修炼已经认识了华严界,也就是说他已经进入了某种高层次的境界。宗风:指佛教宗派的风格。谈北南:讨论南北问题。这句话的意思是,他已经达到了某种境界,对于南北问题已经不关心了。
整首诗通过对老人修炼过程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死亡和修行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