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浓艳欲烧空,谁畏门前人姓封。
岂有落英飘曲槛,与儿洗面作华容。

【题解】:此诗题于曲屏牡丹桃花上。“曲屏”当指屏风。牡丹、桃花,均为名贵花卉。据唐人记载:武则天以红拂女为宠姬,召张柬之为相。张柬之因红拂女而得富贵。后张柬之被贬为“黄门侍郎”,红拂女则“独居一室。”故后人有《题红拂妓》之诗云:“莫怪高堂老,前时侍寝郎。不知门外柳,应恨主人无。”

【注释】:

  1. 一枝浓艳欲烧空,谁畏门前人姓封。
  2. 岂有落英飘曲槛,与儿洗面作华容。
    【译文】:
    一枝盛开的鲜花犹如燃烧的火焰一般鲜艳夺目,它那艳丽的颜色仿佛要烧毁整个天空。是谁畏惧那门前的高贵姓氏?
    哪有落英纷飞飘落在曲折的栏杆上,却让小儿用它来洗脸梳妆打扮?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幅美丽的春色画图,画面上的牡丹、桃花,色彩艳丽,娇美动人,诗人赞美了它们的美丽,但更赞美了它们所寄托的美好情感。
    首句“一枝浓艳欲烧空”,是写牡丹花的繁盛美丽。“浓艳”,是形容花的颜色深艳。“欲烧空”,是用夸张的手法,形容花朵鲜艳得好像要烧掉整个天空一样。这里,诗人没有直接描写牡丹花的色泽,而是通过想象,把它写得更加鲜艳、美丽。“枝”,是名词做状语,修饰后面的动作;“欲”是动词,表示将要;“烧”、“惧”都是动词,分别表示将要烧掉和害怕的意思。“门前”,“人”都是名词,“氏”,“封”都是动词;“惧”、“畏”都是动词;“姓”“姓”都是名词;“何”、“有”都是代词,“落英”、“飘”都是动词,“曲槛”是名词,“作”是动词,“华容”是名词。
    次句“岂有落英飘曲槛”,是说桃花在春风中飘落下来,落到了曲折的栏杆上。这句也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英比作落下来的花瓣,飘落在空中的花瓣比作飘动在空中的花瓣,落在地上的花瓣比作落下的花瓣。这两句都是写春天景色,但重点放在牡丹上了。
    三、四两句是说:哪有落英飘落在曲折的栏杆上,却让小儿用它来洗脸梳妆打扮呢!这里诗人巧妙地把落英比作小儿的脸和头发,把小儿梳妆打扮的过程,比作落英飘落在曲折的栏杆上的情景。这样,就把小儿梳妆打扮的情景,和落英飘落在曲折的栏杆上的情景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
    整首诗描绘的正是一幅春景图,诗人对牡丹花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