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绿深红映夕岚,子规声在虎溪南。
明朝尘土又归去,长忆来时三月三。
【解析】
本题考核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和技巧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分析判断,如“小憩梵安寺”“子规声在虎溪南”“明朝尘土又归去,长忆来时三月三”等,然后结合写作背景及注释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本诗的首联是说,在夕阳映照下,深绿浅红的树木与山色相映,暮云缭绕,仿佛一幅天然画卷;而在这画中,传来了黄莺的啼叫声。“子规”即杜鹃,相传其鸣声为“不如归去”,故又名“催归鸟”。颔联写诗人来到梵安,听到杜鹃声声催归,不禁想起自己的家乡。颈联点出自己此行的目的,是“欲向王孙乞纸笔”,希望借以抒怀。尾联则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诗意境优美,情思绵绵。“小憩梵安寺”点明题意,交代了诗人来到梵安的原因,也表明了作者此次出游的目的是“小憩”,即休息游玩;“子规声在虎溪南”是写景,“明朝尘土又归去,长忆来时三月三”是抒情,抒发了诗人想要归隐的愿望。
【答案】
译文:
浅绿深红映夕岚,子规声在虎溪南。
明日尘土又归去,长忆来时三月三。
赏析:
“小憩梵安寺”,点明题意,交代了诗人来到梵安的原因。而“小憩”两字,又透露了此次出游的目的。
“子规声在虎溪南”,这是写景,而“子规声在虎溪南”一句却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凄凉之感。
“明朝尘土又归去”,写诗人想回到自己熟悉的故乡,而“长忆”又让人感到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长忆来时三月三”,写诗人想归隐,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