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云疏雨嫩凉天,老柏梢头挂瘦猿。
仙殿崔嵬钟磬响,纸钱灰起祭中元。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游天庆观后所作。
“题天庆观”三字为诗题,以下为正文。
首句“淡云疏雨嫩凉天”,写初秋的气候特征,给人以凉爽的感觉。淡云、疏雨,说明天气不晴,也暗示着作者心境之郁闷。嫩凉,即清凉之意,点出季节。这一句中,有四个关键词:“淡”、“疏”、“嫩”、“凉”。淡,指天色,淡淡的云;疏,指细雨,稀疏的落雨。嫩,指天气,不冷不热,刚刚好。凉,指气温,不热也不冷;用“凉”字,既写出了气候特点,又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情绪:虽然外面天气凉爽,但他的内心并不平静。
第二句“老柏梢头挂瘦猿”,写天庆观内的景象。老柏梢头,指天庆观内的古树。瘦猿,指挂在树上的猿猴。这一句中也有四个字:“老”、“挂”、“瘦”和“猿”。老,指树枝上的老柏;挂,指挂在树枝上的猿猴;瘦,指体型消瘦;猿,指猿猴。这四字之中,也有四层含义,一是时间上的含义:树叶已经由绿转黄,到了秋天,而猿猴此时还挂在树上;二是空间上的含义:猿猴挂在老柏树上,与古树相依;三是情感上的含义:猿猴挂在树上,好像在悲鸣;四是形象上的含义:猿猴瘦骨嶙峋,十分可怜。
第三句“仙殿崔嵬钟磬响”,写天庆观的宏伟景象。仙殿,指天庆观的正殿;崔嵬,指高大雄伟的样子;钟磬,是指寺庙里的大钟和木鱼;响,是指声音洪亮。这句诗中,有五个关键词:“仙殿”、“崔嵬”、“钟磬”、“响”和“殿”。仙殿,指天庆观的大殿;崔嵬,形容大殿高耸入云;钟磬,指寺庙里敲响的大钟和木鱼;响,指的是钟声和木鱼声响亮;殿,指大殿。这五个词中,也有四层含义:一是时间上的含义:钟声和木鱼声在早晨响起;二是空间上的含义:钟声和木鱼声回荡在大殿中;三是情感上的含义:钟声和木鱼声让人感到宁静和祥和;四是形象上的含义:钟声和木鱼声让人感到庄严和神圣。
第四句“纸钱灰起祭中元”,写祭奠亡灵的活动正在进行。纸钱,是用纸做成的钱,用来焚烧给死者送行;灰,是指烧纸钱后的灰烬;起,是指燃烧起来;祭,是指祭祀活动;中元,是指农历七月十五日,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这句诗中,有一个关键词:中元。中元,指的是农历七月十五日。
【注解】
淡:淡淡的
云:天空中的云朵
疏:稀疏
雨:雨丝
嫩凉:不冷不热
老柏梢头挂瘦猿:老柏树的枝头挂着一个瘦弱的猿猴
仙殿:天上的宫殿
崔嵬:高大雄伟的样子
钟磬:寺庙里的大钟和木鱼
响:声音洪亮
殿:庙堂
纸钱:烧纸钱的人所烧的东西
灰:烧纸钱后的灰烬
起:燃起
祭:祭祀活动
中元:道教节日之一,农历七月十五日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全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天庆观内的景象以及诗人的感受。前两句描绘了天庆观内的景象,通过描写淡云、稀雨、嫩凉的天空以及老柏梢头的瘦猿,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后两句描写了祭奠亡灵的活动正在进行,通过描写纸钱、灰烬和钟磬的声音,表达了作者的虔诚和敬意。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