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山翠成堆,峭骨乃如许。
化工妙融结,石罅走青乳。
当年女娲氏,炼此不及补。
岩岩至于今,丈室枕其股。
我来手摩挲,松阴日亭午。
初疑道士羊,亦类将军虎。
坐久饥肠鸣,试作先主煮。
【解析】
1.题干要求赏析诗句,注意从修辞、表现手法、意境及情感等角度进行赏析。
2.“兹山翠成堆,峭骨乃如许”:这两句写山石的颜色和质地,用“翠”来形容山石的颜色,以“峭”来形容它的质感,写出了山石的青翠欲滴,坚毅刚强的特点;“化工”是古人对大自然的一种赞美,指自然造化的神奇,“融结”“走青乳”则写出了山石的形态特征。
3.“当年女娲氏,炼此不及补”:这句诗运用神话传说的写作方法,以“女娲氏”代指造物主,以“炼”字点明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突出石头的坚固和不可替代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之情。
4.“岩岩至于今,丈室枕其股”:这两句写山石经久不坏的特点,突出了山石的坚硬,也暗含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永恒不变的精神风貌的赞赏之情。
5.“我来手摩挲,松阴日亭午”:写诗人来到此地后的情景,通过“手摩挲”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山石的钟爱,同时以“亭午”写出了阳光明媚的天气,为下文埋下伏笔,也为下文写坐久之后的感受作了铺垫。
6.“初疑道士羊,亦类将军虎”:这句是说在抚摸这块山石时,感觉它像是一位道士,又像一位将军。这里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又把山石比作“道士”、“将军”,写出了山石的形状,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山石的敬仰之情。
7.“坐久饥肠鸣,试作先主煮”:这是写诗人在抚摸山石时产生的联想,诗人想到了蜀汉的刘备,想到他曾经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最后却落得一个白帝托孤的结局,从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抒发了自己对人生无常、世事多变的感慨之情。
【答案】
译文:
这山的石头颜色绿得像堆堆翠玉,石头的质地坚硬无比。
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使它们凝聚在一起,石头缝隙间仿佛流淌着青色的乳汁。
当年女娲氏炼五色石补天之时,这些石头就来不及补上了。
至今依然屹立不倒,如同一座巨峰高悬于山顶之上。
我来到这里亲手摩挲着这些巨石,只见松树的影子映照在阳光中。
刚开始以为它是一只山羊,后来觉得它像一只老虎。
坐久了肚子饿得咕咕叫,于是试着想象诸葛亮当年在此地设坛祭天。
赏析:
本诗首联写山石的颜色和质地,用“翠”来形容山石的颜色,以“峭”来形容它的质感,写出了山石的青翠欲滴,坚毅刚强的特点;“化工”是古人对大自然的一种赞美,指自然造化的神奇,“融结”“走青乳”则写出了山石的形态特征。
颔联写山石的历史渊源,以“女娲氏”代指造物主,以“炼”字点明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炼此不及补”既是说女娲炼五色石补天的神话故事,也是说这些石头历经千年风雨仍屹立不倒,体现了它们的不朽品质。
颈联写山石的形象特征。“岩岩”二字写出了山石的雄伟壮观,“直至”二字写出了山石的高大挺拔,“丈室”写出了山石的庞大体积,“枕其股”则形象地写出了它们的巨大身躯支撑起了整个山峰。
尾联写诗人触景生情,产生了联想。在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情感,而是通过与历史人物的对比来表达自己对人生无常、世事多变的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