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郭檐楹古道场,山形连接楚人黄。
千寻宝刹留幡影,万里沧波对练光。
问膳香兰无复日,沾襟青血自成行。
才收英器还遵路,三昧高僧笑我忙。

注释:

君山饭僧荐考妣元述示诗次其韵:在君山为僧人准备饭菜以祭祀先人。

负郭檐楹古道场,山形连接楚人黄:在君山山下修建了一座古老的道场,那里的山峰形状如同楚国人的黄色头发。

千寻宝刹留幡影,万里沧波对练光:在千寻高的寺庙上,留下了飘动的旗帜的影子,而万里之外的沧浪之水与寺庙的铜镜相映成辉。

问膳香兰无复日,沾襟青血自成行:在询问斋食时发现没有香味的兰花,泪水沾湿了衣襟,仿佛自己成了战场上的一员。

才收英器还遵路,三昧高僧笑我忙:刚从战场归来,又回到了修行的路上,一位高僧却笑我太过忙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君山为僧人准备饭菜以祭祀先人后,写下的一首咏怀之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信仰和追求。

首句“负郭檐楹古道场,山形连接楚人黄”,描绘了君山的古老道场和周围的山形地貌,以及楚国人的黄色头发。这里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将山形比作楚国人的黄色头发,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地域特色。

颔联“千寻宝刹留幡影,万里沧波对练光”,则进一步描绘了寺庙的壮丽景色。千寻高的宝塔上飘着飘扬的旗帜,而万里之外的沧浪之水与寺庙的铜镜相映成辉。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寺庙的庄严和宁静。

颈联“问膳香兰无复日,沾襟青血自成行”,则转入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询问斋食时发现没有香味的兰花,泪水沾湿了衣襟,仿佛自己成了战场上的一员。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又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尾联“才收英器还遵路,三昧高僧笑我忙”,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刚从战场归来,又回到了修行的路上,一位高僧却笑他太过忙碌。这里的“英器”是指英勇善战的人,而“三昧”则是佛教用语,意为禅宗的定境。诗人用“三昧高僧笑我忙”来表达自己对佛法的虔诚追求,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信仰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