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偷得片时闲,古寺寻僧借景看。
楼阁倚云山气湿,辘轳卷水涧声寒。
地埋吴剑痕犹在,碑刻唐诗字未漫。
寄榻禅房不知晓,起来松日已三竿。

游虎丘山寺

浮生偷得片时闲,古寺寻僧借景看。

楼阁倚云山气湿,辘轳卷水涧声寒。

地埋吴剑痕犹在,碑刻唐诗字未漫。

寄榻禅房不知晓,起来松日已三竿。

注释:

  1. 浮生偷得片时闲:意为人生短暂,难得片刻的空闲时间。
  2. 古寺寻僧借景看:意为在古寺中寻找僧人,欣赏窗外的风景。
  3. 楼阁倚云山气湿:意为高楼阁台依偎在云雾缭绕的山间,仿佛被山雾所笼罩。
  4. 辘轳卷水涧声寒:意为水流潺潺,声音如同辘轳转动般清脆悦耳。
  5. 地埋吴剑痕犹在:意为地面上仍然留下了吴国宝剑的痕迹。
  6. 碑刻唐诗字未漫:意为碑文上刻着唐代诗人的诗句,字迹清晰可见。
  7. 寄榻禅房不知晓:意为在寄身的地方(如旅馆)没有察觉到时间的流逝。
  8. 松日已三竿:意为早晨的阳光已经照到了三根竹竿那么高。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游览虎丘山寺的情景。开头两句“浮生偷得片时闲,古寺寻僧借景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在寺庙内寻找僧人欣赏景色的乐趣。接下来的“楼阁倚云山气湿,辘轳卷水涧声寒”,描绘了寺庙周围自然风光的美丽,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诗中的“地埋吴剑痕犹在,碑刻唐诗字未漫”两句,既表现了虎丘山寺的历史底蕴,也反映了古代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最后两句“寄榻禅房不知晓,起来松日已三竿”,则表达了作者在寺庙中度过了一个宁静美好的时光,直到阳光照射到三根竹竿那么高的地方才醒来。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历史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