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生归去暮庭空,塔下游观倚瘦筇。
千尺宝轮擎海月,七层金铎语天风。
升堂尽可同僧饭,持钵何须听寺钟。
好把新诗题旧壁,他年应有碧纱笼。

【注释】

寄王爱梅:作者写给友人的书信,表达对友情和诗歌创作的赞美。

诸生:古代读书人,此处指作者自己。

归去暮庭空:归去时天色已晚,庭院一片寂静。

塔下:在一座塔下。

游观:游览观光,观赏风景。

倚瘦筇:手拿一根竹杖倚靠在塔旁。

千尺宝轮:千尺高的宝轮寺,是佛教圣地。

擎:举起,托举。

海月:指海上的明月。

七层金铎:金铎寺,是佛教圣地之一。

升堂:登上殿堂。

僧饭:僧人的斋食,这里指僧侣们一起吃饭。

持钵:和尚持钵行乞。

何须:不必。

碧纱笼:用绿色纱布做的笼子,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处。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书信,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首句“诸生归去暮庭空”,描绘了诗人归来后,庭院中一片寂静的场景,表达了对朋友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次句“塔下游观倚瘦筇”,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塔下游览的情景,通过手中的竹杖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和寂寞。

第三句“千尺宝轮擎海月”,以宝轮寺的高度来形容其壮丽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向往。

第四句“七层金铎语天风”,金铎寺作为佛教圣地之一,以其庄严的佛塔和悠扬的钟声而闻名。诗人在这里用金铎寺的钟声来比喻自然之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喜爱。

第五句“升堂尽可同僧饭”,表达了诗人与僧侣共同用餐时的欢乐场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宗教生活的理解和认同。

第六句“持钵何须听寺钟”,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喧嚣的厌倦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品味。

最后一句“好把新诗题旧壁”,诗人将自己的新诗题写在寺庙墙壁上,以此纪念这段友情和诗歌创作的经历,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