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嫌暮雨莺声涩,花怯东风蝶梦寒。
偶忆故园春色好,他乡花柳带愁看。
【注释】
杂咏:即《春日杂兴》。柳,暗指垂柳。嫌:讨厌。莺声涩:莺鸟叫声不悦耳,声音发哑。花怯东风:花朵怕受春风的吹拂。蝶梦寒:蝴蝶梦在寒风中。偶忆故园春色好:偶尔想起故乡春天景色多美。他乡花柳带愁看:他乡的花儿柳树也带着我的愁苦。
【赏析】
此篇为《春日杂兴》组诗之一。全诗四句,写景抒情。前两句写暮雨和东风,后两句写对故乡春色的怀念。诗人触景生情,由物及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以“柳嫌暮雨”起兴,点明时令是暮春时节。暮春正是风雨较多的季节,因此说“柳嫌暮雨”。这句中的“柳”字,既是指杨柳,又暗指诗人自己的身世——因被贬而流落异乡。这一句,既点出了时令,又暗寓了伤春之意,同时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次句以“花怯东风”作结,表明时令是初春,但天气却很寒冷。这里用“怯”字,既表现了花的柔弱、娇嫩,又表现出花的畏缩、不自信。这一句,既点出了时令,又写出了天气,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第三句“偶忆故园春色好”,突然转换了题目,回到眼前,与上两句遥相呼应。这一句,既是对上两句的回应,又是对下文的伏笔。“故园春色”,是诗人所最向往的。然而,现在自己却身在他乡,所以心中不免有些惆怅。第四句“他乡花柳带愁看”,是全篇的总结,也是全篇的高潮。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现在他所看到的景物,都笼罩着他心中的愁绪。“带愁看”,既写出了景物,也写出了心情。最后一句“他乡花柳带愁看”,既是全篇的收束,又是全篇的结束。诗人在最后一句里写道:“带愁看”,这是从字面上来理解的,其实,“愁看”二字,就是“愁”的别称。也就是说,这里的“愁”,就是“愁”的意思。这样,“带愁看”三个字就集中地体现了诗人此时的心境。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春末,当时作者被贬官到江陵府(治所在今湖北省荆州市),任司马之职。由于当时正处在春天,所以诗人写了一首《杂咏》,来抒发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