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碧海桂光流,已是人间万古愁。
野阔江深那向楚,霜深露冷更逢秋。
此时此地俱清绝,无酒无诗得索休。
太守尚嫌高兴少,卷云飞雨架层楼。

注释:

  1. 诗句解释:
  • 青天碧海桂光流:形容月光如碧海般清澈,如青天般明朗。
  • 已是人间万古愁:表达了对人间无尽的忧愁和感慨。
  1. 译文:
  • 月光洒在青蓝的天空和碧绿的海水之间,如同桂花的光辉流动。这种美景让人感到无比宁静和平和。然而,这美丽的夜晚已经过去了,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忧虑。
  1. 赏析:
  • 这首诗以月光为线索,通过描绘月光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很有艺术价值的诗作。
  1. 第二句:野阔江深那向楚?
    注释:
  • 这句诗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野阔”指的是广阔的田野,”江深”指的是深邃的江河。而“那向楚”则表达了一种迷茫和无助的感觉,仿佛不知该往何处去。
  1. 译文:
  • 宽阔的原野和深邃的江河,我究竟该往哪里去呢?
  1. 赏析:
  • “那向楚”这个词组在这里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自己当前处境的迷茫和无助感;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这种表达方式既形象生动又富有情感色彩,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 另外,“那向楚”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在辽阔的原野上,在深邃的江河中,诗人似乎感受到了故乡的气息和声音,那种熟悉而又遥远的感觉让他无法忘怀。
  1. 第三句:霜深露冷更逢秋
    注释:
  • 霜深露冷:形容天气寒冷,霜降露浓的景象。
  • 更逢秋:再次遇到秋天的到来。
  1. 译文:
  • 天气寒冷,露水浓重,让我更加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
  1. 赏析:
  • 这句话通过描绘天气的寒冷和霜降露浓的景象,传达出一种深深的孤寂和落寞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到来的敏感和期待。秋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但对于诗人来说,却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季节。他在这个季节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无常,也体会到了人生的苦楚和无奈。
  • 同时,这句话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他无法忘记故乡的山水景色和人情风貌,也无法摆脱故乡对他的牵挂和期望。这种情感使得他在面对人生的困境时,依然能够坚守自己的初心和信念,勇往直前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1. 第四句:此时此地俱清绝
    注释:
  • 俱清绝:形容此时此刻的环境非常清幽、寂静。
  1. 译文:
  • 此时此地,无论是环境还是心境都非常清幽、寂静。
  1. 赏析:
  • 这句话通过描绘环境的清幽和心境的宁静,传达出一种深深的孤独和寂寞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 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他认为生活虽然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就能够欣赏到生活中的美好和乐趣。
  1. 第五句:无酒无诗得索休
    注释:
  • 得索休:指没有酒也没有诗来陪伴,只得独自休息。
  1. 译文:
  • 没有酒也没有诗来陪伴,只能独自一人休息。
  1. 赏析: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饮酒赋诗等娱乐方式的厌倦和排斥。他认为这些活动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反而会增加他的烦恼和困扰。所以他宁愿独自一人静静地享受这份宁静和孤独,也不去追求那些表面的繁华和虚荣。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真谛的深刻认识和追求。
  • 同时,这也反映了他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和肯定。他认为只有内心强大、独立自主的人才能够真正享受生活的乐趣和意义。因此,他选择放弃那些外在的诱惑和追求,而是专注于内心的成长和提升。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第六句:太守尚嫌高兴少
    注释:
  • 太守:这里指代州郡长官或地方官员。他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而心情不佳。
  • 犹嫌高兴少:仍然觉得高兴不够。
  1. 译文:
  • 太守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而心情不佳,仍然觉得高兴不够。
  1. 赏析:
  • 这句话通过描绘太守的心情变化,传达出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揭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和丰富性。
  • 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性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力。他认为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是复杂多变的,不应该仅仅用一个简单的词汇或句子来概括或描述。因此,作者选择了更加细腻和深刻的手法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1. 第七句:卷云飞雨架层楼
    注释:
  • 卷云飞雨:形容云彩翻卷、大雨倾盆的景象。
  • 架层楼:形容建筑物高耸入云,与风雨共舞。
  1. 译文:
  • 卷云飞雨架层楼,形容建筑物高耸入云,与风雨共舞。
  1. 赏析:
  • 这句话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一幅壮观的画面。它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壮丽景色,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类建筑的赞叹和钦佩之意。
    这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和向往。他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赢,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