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前蔬圃是台城,寺后寒泉入柳营。
玉甃多年无旧物,银瓶终日有哀声。
游童走卒争嗤点,弱水贪泉共姓名。
不似冶城三尺土,钟山回首让峥嵘。
诗句逐句释义
辱井 - 这句诗可能指的是某地的名字,或者某种象征。”辱”字在这里可能是一个隐喻或比喻,表示某种被贬低或不被重视的状态。
寺前蔬圃是台城 - “寺前蔬圃”可能是指寺庙前的菜园,而“台城”则是一个著名的古都遗址。这里可能是在描述一种从繁华到衰败的转变。
寺后寒泉入柳营 - 这里的“寺后”可能指的是寺庙的后方,“寒泉”可能是指冬天的泉水,“柳营”可能是指柳树成排的地方,整句可能在表达一种从繁华到冷清的转变。
玉甃多年无旧物 - “玉甃”可能是指用玉石砌成的井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多年的时间过去了,但井台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或物件。这可能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变迁。
银瓶终日有哀声 - 这可能是在描述一个空荡荡的瓶子,即使没有水,但仍然会有声音,这可能象征着孤独或空虚。
游童走卒争嗤点 - “游童”和“走卒”都是古代人对于普通人的称呼,这里可能是在描述人们对于这个场景的看法或态度。
弱水贪泉共姓名 - “弱水”和“贪泉”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地名,分别代表无法跨越的河流和贪婪之源。这句话可能是在说,这个地方的人们因为受到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名字中都有这两个词。
不似冶城三尺土 - “冶城”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天的江苏省。这句可能是在比较这个地方与其他地方的不同之处。
钟山回首让峥嵘 - “钟山”是南京的别称,这句可能是在表达作者对于这个地方的感慨或敬意。
译文
- 寺庙前有菜园,那是台城的遗迹;寺庙后有寒泉,流入柳树营。
- 玉甃已经用了多年,但是没有留下一点旧物;银瓶整天响着哀鸣。
- 游童走卒都在嘲笑,他们看不惯这里的景致;弱水和贪泉都在这里留下痕迹,名字中有它们的痕迹。
- 这不是像那个冶城那样普通的土丘,它有着让人敬畏的峥嵘。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地方的环境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时间和变迁的感慨。通过对古代地名和自然元素的引用,诗人试图传达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对过去的回忆。同时,诗中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渴望,以及面对失落和遗忘时的无奈。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