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迢迢诗思清,秋阳杲杲道心明。
谁人得似秋光巧,画出山斋杖屦行。
【注释】
秋水:指秋天的江水。迢迢:遥远的样子。道心:即“道心明”之“心”,这里特指道家之心,意谓心境清明。得似:如何像得。秋光:即秋色,指秋天的景色。巧:巧妙,精美。山斋:山间茅屋。杖屦(jù):拄着手杖,穿着草鞋。行: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秋日游山时所写。诗中以秋景为题材,抒发了作者在大自然中领略到的清高、淡泊、宁静的情趣。
首两句写秋景,点明题旨。“秋水迢迢”与“秋阳杲杲”,分别描写了秋天的江河和秋日的阳光。“秋水迢迢”写出了秋天江水悠远流长的景象,使人感到一种空寂、幽远、凄清的感觉;“秋阳杲杲”则描绘出秋天阳光明亮、明媚、热烈的景象,使人感受到一种清新、明朗、欢快的情感。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秋天的特点,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第三句“谁人得似秋光巧”是说谁能比得上秋天的景色呢?这里的“巧”字既是指秋天景色的精致、美丽,也是指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欣赏和赞叹。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最后一句“画出山斋杖屦行”则是说如果能够把秋天的景色画出来,那该是多么美妙啊!这里的“画”指的是用笔墨描绘、刻画的意思,而“杖屦”则是形容诗人行走时的轻松自在状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和追求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