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道路三经此,山色泉声似故人。
惭愧老僧相慰问,官郎何事过门频。
【注释】
灵泉寺:在陕西长安县东南,唐代著名寺庙。六年:指作者第一次到此地的时间。
山色泉声似故人:意思是说山上的景色和泉水的声音都好像老朋友一样亲切。
惭愧老僧相慰问:惭愧的是老僧人还问及自己。“惭愧”,是说自己感到不安;“相慰问”,是说老僧人还是那样热情地问候。
官郎:指做官的人。何事过门频:指为什么这样频繁地来此?
【赏析】
诗题下注为“送李端公归京”。李端公是当时任中书舍人、知制诰的高级官员(即中书侍郎)。从诗的内容看来,李端公归朝后,诗人特地到灵泉寺去向他告别。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首两句写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这两句是说自己已经走了这么长的时间,又经过三次来到这个离别的地方,这里山色泉声都跟过去大不一样了,就好像老朋友似的。这两句是说:山色变了,泉水也变了,但是那熟悉的感觉却像老朋友一样亲切可亲。这是实写,也是虚写。诗人用“六年道路三经此”来概括自己走过的路,而“山色泉声似故人”则是通过景物的变化来暗示自己与朋友之间情谊的深厚。
三四句写自己的心情。“惭愧老僧相慰问”,说自己心里觉得很惭愧。“惭愧”是因为老僧人还问及自己,所以感到不好意思。“官郎何事过门频”,是自己觉得奇怪,因为自己这次来访是没有什么重要事情的,怎么就那么频繁地来呢?这两句是对老僧的反问,也反映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思念之情。诗人用“惭愧”和“何事”两词来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既真实又委婉,很能表现他那种既感念友情,又担心影响朋友心情的矛盾心情。
这首诗写得十分平易自然,没有雕琢的痕迹,但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语言明白如话,却又含蓄蕴藉,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