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须透脱,信手自孤高。
衣钵无千古,丘山只一毛。
句中池有草,子外目俱蒿。
可口端何似,霜螯略带糟。
【注解】
和:应和,即答诗。李天麟:诗人友人。二首:指《和李天麟十绝》。
须透脱:要洒脱。信手:随意。孤高:超然独立。
衣钵:禅宗师徒传授的衣饰、器物。无千古:没有传世。丘山:山。一毛:一根毛。比喻微末。
句中池有草,子外目俱蒿:出自杜甫《秋兴八首》“句中惊风雨,字内稳烟霞”。“句中”指诗歌中的诗句;“草”喻野草;“子外”指诗文以外的事;“目”指眼睛,指世俗之见。
可口端何似:可品味得其味否?端,通“掂”,品尝。
霜螯:指螃蟹。略带糟:略带酒味。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时年47岁。当时诗人已经官位很高,但仍未忘情于诗。他写此诗的目的是给朋友李天麟以鼓励,希望他能在诗坛上有所成就,不要因一时的挫折而气馁。
前四句是说学诗要洒脱,要能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必刻意追求技巧上的工巧。这是对诗歌创作的一种基本要求,也是对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的一种概括。这种观点与当时一些文人追求雕琢、刻意求工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
后四句是说诗歌的内容要真实,不能为形式所拘,不能为俗务所累。同时指出了诗的境界虽高远但却难以企及,只有像蟹那样,在清水里生活,才能保持它原有的本色。
全诗语言平易流畅,用典贴切自然,寓意深刻,给人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