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感东征句,诗愁陟屺篇。
生前九龄梦,眼底五朝天。
锦告浑无恙,云车忽杳然。
不堪青竹笋,归路不迎船。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薛舍人 - 指唐代诗人薛逢。他的字是“舍人”。
母方氏太恭人 - 方氏是薛逢的母亲,太恭人是她的封号。
东征句 - 指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薛逢随哥舒翰从军西征吐蕃的战争。
诗愁陟屺篇 - 指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春,李白病逝于四川绵州(今四川江油),时人为之赋《哭李公佐文》,其中有“陟屺之思”之语。“陟屺”(jìqǐ),登高而望远,这里指思念亲人。
生前九龄梦 - 指杜甫在成都草堂期间所作的《八哀诗》之一,有“九龄下士今何在”之句,故以“九龄梦”为题。
眼底五朝天 - 指杜甫晚年所作诗中所写的五个朝代,即盛、中、晚三期。
锦告浑无恙 - 指薛逢的母亲在病重时还念着儿子,希望薛逢能回来看望她。
云车忽杳然 - 指薛逢的母亲去世了,他回不去了。“杳然”,遥远的样子。
青竹笋 - 指竹子,常用来比喻年轻有为的人。
归路不迎船 - 指薛逢无法回家,只能在外漂泊,不能回去迎接母亲。
赏析:
这首诗是薛逢为他的母亲所写,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哀伤。首联“赋感东征句,诗愁陟屺篇”,既抒发了作者对战争的感慨,也表现了他对母亲的深深思念。颔联“生前九龄梦,眼底五朝天”,既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关怀,也表现了他对自己一生的感慨与反思。颈联“锦告浑无恙,云车忽杳然”,既表现了薛逢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也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无奈与悲伤。尾联“不堪青竹笋,归路不迎船”,既表现了薛逢对母亲的深深的思念,也表现了他对未来的担忧与不安。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薛逢对他母亲的深情表达,也是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