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栖霞外,无名涴党中。
南州一高士,东汉独清风。
旧国已禾女,荒阡犹石翁。
更烦吹笛魄,端为洗榛丛。
解析与赏析
诗句逐句释义:
- 有客栖霞外,无名涴党中。
- “有客”指的是一个不知名的访客或隐士;
- “栖霞外”描绘了一种宁静、远离尘嚣的景象;
- “无名”意味着这个访客可能没有显赫的名声或地位;
- “涴党中”可能指的是在政治或党派斗争中被卷入纷争或受到污名化。
- 南州一高士,东汉独清风。
- “南州”指代南方的某个地方(可能是南昌或其他南方城市);
- “高士”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物,这里的“高士”暗喻这位访客或隐士的高洁品质;
- “东汉独清风”形容他在那个历史时期独自保持着一种清廉和正直的形象或作风。
- 旧国已禾女,荒阡犹石翁。
- “旧国”可能是指他曾经所在的国家或地区(具体指南昌);
- “禾女”指的是农村妇女或农民,这里用来形容那些辛勤劳动、默默无闻的人们;
- “荒阡犹石翁”描绘了荒芜的土地和依然坚守的人,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不变的坚持。
- 更烦吹笛魄,端为洗榛丛。
- “吹笛魄”形容通过音乐来安抚人心或激发情感的力量;
- “洗榛丛”可能指的是清除杂草或排除障碍,这里的“榛丛”可能象征着社会的混乱或不洁之地。
译文:
有位隐者隐居在霞光外,
未曾扬名却身处党争之中。
南方有个高尚的人,
东汉时期独树一帜。
昔日的国家已是农夫之女,
荒凉的田间仍守着老翁。
更需吹笛人唤起灵魂,
端是清洗那乱草丛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四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一位隐者及其所处环境的独特见解。第一句“有客栖霞外”,描绘了隐者的生活状态,既远离尘嚣又保持清高。第二句“无名涴党中”,则透露出这位隐者虽然不曾显赫但保持自己的节操,不被外界名利所影响。第三句通过“南州一高士,东汉独清风”展现了这位隐者的卓越品质和在动荡时代的坚持。最后两句,“旧国已禾女,荒阡犹石翁”以及“更烦吹笛魄,端为洗榛丛”,反映了社会的现状和个人的努力,旨在唤醒人们的良知,并指出个人努力的重要性。整首诗通过对隐者的描写及对其贡献的赞颂,传递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状态和社会责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