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艳元非著粉团,真香亦不在须端。
何曾天上冰玉质,却怕人间霜雪寒。
枝似去年仍转瘦,花于来岁定谁看。
老夫官满梅应熟,齿软犹禁半点酸。

绝艳元非著粉团,真香亦不在须端。

何曾天上冰玉质,却怕人间霜雪寒。

枝似去年仍转瘦,花于来岁定谁看。

老夫官满梅应熟,齿软犹禁半点酸。

译文:
梅花的美丽并非因为涂抹了脂粉,它的香气也不来源于其花蕊。它从未是天上的冰玉,却能抵抗人间的霜雪寒冷。
虽然枝干依然消瘦,但花朵却在来年盛开,等待着世人去欣赏。然而,我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牙齿已经松动,却仍禁不住那微酸的味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眼中的小梅,以及小梅所象征的坚韧与美丽。首句“绝艳元非著粉团”就奠定了全诗的基础。诗人通过对比,突出了梅花无需修饰、自然纯朴的美,强调了梅花独特的韵味与风姿。接着,“真香亦不在须端”一句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梅花的香气并不依赖于其繁复的装饰,而是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

诗人通过对梅花生长环境的描绘,进一步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何曾天上冰玉质,却怕人间霜雪寒”,这句诗既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品格,又揭示了梅花生长的环境条件——它需要承受严寒和霜雪的考验。这种环境条件使得梅花更加珍贵,也更加令人敬佩。

在后两句中,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梅花的不同境遇,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坚韧与美好。“枝似去年仍转瘦,花于来岁定谁看”中的“瘦”字形象地描述了梅花的形态,而“定谁看”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美好期待与憧憬。这种期待与憧憬正是诗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

诗人以自己的衰老与牙齿的松动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感慨。然而,尽管岁月流逝、身体衰老,但他依然保持着一颗热爱生活、欣赏美的心灵。这种心灵状态正是诗人追求的人生境界。

《怀古堂前小梅渐开四首》不仅生动描绘了梅花的美丽与魅力,更通过诗人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人生的复杂与丰富。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了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