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暄尚觉日无功,炙手仍愁火失红。
本是雪前风作雪,却缘雪后雪生风。
四郊冻合如相约,七日晴来不肯融。
旧说醉乡堪避暑,避寒也合此乡中。
晴后雪冻
负暄(晒太阳)尚觉日无功,炙(热烤)手仍愁火失红。
本是雪前风作雪,却缘雪后雪生风。
四郊冻合如相约,七日晴来不肯融。
旧说醉乡堪避暑,避寒也合此乡中。
注释:
晴后雪冻:晴后的雪地。
负暄: 晒太阳。
无功:无用,不产生效果。
炙手: 形容太阳光照射的热度很大。
火失红:火焰失去了红色。
雪前风: 雪还没有下,但是已经起了风。
却缘: 是因为……缘故。
雪后雪生风: 雪下之后,风也跟着下起来。
四郊:指四周。
合:应该。
旧说:古人的说法。
醉乡:比喻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这里指醉酒。
避暑:消暑。
避寒:躲避寒冷。
赏析:
这首诗以雪为题,描绘了雪后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首句“负暄尚觉日无功,炙手仍愁火失红。”通过写晒太阳和热烤手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对温暖的向往和对寒冷的忧虑。这里的“无功”和“愁红”都暗示了冬天的寒冷和人们的不易。
次句“本是雪前风作雪,却缘雪后雪生风。”则通过写雪前的风和雪后的新雪,表达了大自然的变化无常和生生不息。这里的“作雪”和“生风”都暗示了冬天的景象。
接下来的两句“四郊冻合如相约,七日晴来不肯融。”描述了冬日四郊的冰冻景象,以及天气晴好却不融化的现象。这里的“相约”和“不肯融”都暗示了冬天的坚韧和不屈。
最后两句“旧说醉乡堪避暑,避寒也合此乡中。”则是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认为在冬天也可以找到避暑的方式,而避寒也应该选择这样的生活。这里的“旧说”和“此乡中”都暗示了生活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揭示了冬天的特点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