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前三白已奇绝,年后六花仍作团。
才定忽斜偏有思,欲消还冻不胜寒。
且留大地万银屋,要伴青天孤玉盘。
今岁上元君记取,红灯白月雪中看。
【注释】:
上元前大雪即晴:上元节前下大雪,天晴后。
腊前三白已奇绝,年后六花仍作团:腊月前三日(十二月初)的雪景已经非常奇特了,但过了年之后(二月),又下起六朵花的雪花。
才定忽斜偏有思,欲消还冻不胜寒:刚刚停下,雪花突然斜飘,让人想起心事,想要消融却又怕寒冷。
且留大地万银屋,要伴青天孤玉盘:让大地留下千千万万个银白色房屋,要陪伴着青天下的玉盘。
今岁上元君记取,红灯白月雪中看:今年的元宵节你一定要记住,在红灯笼和明月映照下的雪花之中观赏。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姜夔创作的,写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冬夜。当时姜夔客居杭州,正值冬至后大雪初霁,作者观雪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咏雪诗。全诗以咏物起兴,借雪抒情,托雪言志,将雪的洁白、晶莹、美丽与人的心境、情感、品格紧密相连,表达了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坚贞不屈的意志。
首联“上元前大雪即晴”点明时间、天气和气氛。上元节是元宵佳节,人们赏灯吃元宵、玩龙灯,欢度节日;大雪初霁,天晴气朗,为人们带来欢乐。此联写景,以乐景衬哀情。
颔联承“晴”而来。诗人看到雪花飘舞时,忽然想到自己的心情,想融却难融,想停却又停不住。这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写雪花,生动传神。
颈联“且留大地万银屋,要伴青天孤玉盘”化用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里,雪花被比作“万银屋”,喻指大地,暗示诗人的胸怀壮阔。同时,把雪花比喻为“孤玉盘”,意寓诗人的品格高洁。
尾联“今岁上元君记取,红灯白月雪中看”点题。诗人说:今年元宵节一定要记得,让我们一同在红彤彤的灯笼和皎洁的月光照射下的雪花之中观赏吧!这里的“红灯”与前句“白月”相映成趣,构成鲜明对比,使画面更富有情趣。
此诗语言凝炼,意境幽雅,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