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昔昭王渡楚江,得萍斗大嚼甘芳。
因君黄绶作此县,问古青蘋何处乡。
民乐弦歌爱言偃,天将桃李醉河阳。
望郎旧说为邑宰,邑宰今看为望郎。
【注释】
畴昔:过去。昭王:春秋时楚文王,名熊蚄。渡楚江:渡过长江南岸的巫峡。得萍:取萍菜(即浮萍)。斗:量器名,容量为十升或百升。
因君黄绶:因你担任县令之职。黄绶:古代用黄色丝带作标志的官员服饰。作此县:担任这个县的县令。问古青蘋:询问古时居住的乡里。青蘋:指青草。何乡:什么地方。民乐弦歌爱言偃:百姓喜欢弹琴唱歌,喜爱孔丘的学生颜回。天将桃李醉河阳:上天要把美好的品德比作桃花和李花一样,醉倒在河阳这个地方。桃李:比喻美好。醉河阳:比喻被美好的品德所陶醉。望郎旧说:以前听说你很有才能。邑宰:县令。今看:现在来看。为邑宰:担任这个县的县令。为望郎:现在成为我所仰望的人。
【赏析】
《答胡仲方赠诗》是一首咏史抒怀的作品。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胡仲方的思念之情。全诗以历史典故为背景,借古人之事抒发诗人自己的感慨和期待。
首句“畴昔昭王渡楚江,得萍斗大嚼甘芳。”借用昭王渡江的故事,来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之情。昭王渡江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楚国国君昭王在一次征战中失去了一条腿,后来他渡过长江南岸,继续南征北战。这里诗人借用这个故事,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得萍斗大嚼甘芳”也暗示了诗人自己虽然遭遇挫折,但依然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次句“因君黄绶作此县,问古青蘋何处乡。”诗人在这里通过描写自己担任县令的情况,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提到自己是因朋友的推荐而担任这个县的县令,这也表明了他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同时,“问古青蘋何处乡”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自己故乡的怀念。
第三句“民乐弦歌爱言偃,天将桃李醉河阳。”诗人通过描写百姓的生活状况,表达了对人民生活的关注与同情。这里诗人提到了孔丘的学生颜回,以及美丽的桃花与李花,都是用来比喻美好的品德和品质。这些美好的品质使得人们沉醉其中,无法自拔。同时,诗人也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四句“望郎旧说为邑宰,邑宰今看为望郎。”诗人在这里回顾了自己与朋友之间的往事,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感激之情。这里诗人提到了“望郎”,也就是仰望朋友的意思,也暗示了诗人对于朋友的深情厚意。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希望与朋友共同前行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描绘、对人物的刻画以及对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与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