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寥癞可去无还,谁踏诗僧最上关。
欲具江西句中眼,犹须作礼问云山。

注释:

题照上人迎翠轩二首

第一首

参寥癞可去无还,谁踏诗僧最上关。

参寥(lí)癞可:僧人名,姓参寥,名癞可。

去无还:离去后不再回来。

谁踏:谁踩着。

诗僧:诗人。

最上关:最上面的山关。

第二首

欲具江西句中眼,犹须作礼问云山。

欲具:想得到。

江西:指江西诗派。

句中眼:诗句中的精髓所在。

作礼:表示敬意。

问云山:询问云山的景致。

赏析:

《题照上人迎翠轩二首》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对江西诗派的向往和对云山美景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人气息。

首句“参寥癞可去无还”,描绘出了僧人参寥的洒脱不羁之态,他就像一只自由自在的鸟儿,无论飞到哪里都不会有束缚,也没有任何留恋。这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次句“谁踏诗僧最上关”,则进一步强调了参寥的超凡脱俗。在众多追求名利的人群中,唯有参寥这样的诗僧能够抵达最上层的关隘,这无疑是对他才华和人格的极高评价。

第三句“欲具江西句中眼”,则表达了诗人对江西诗派的向往。江西诗派以其严谨的格律、优美的辞藻和深邃的内涵而闻名于世,许多诗人都对此赞不绝口。而这首诗,就是诗人对江西诗派的一次深刻致敬。

末两句“犹须作礼问云山”,则是对云山美景的赞美。这里的“作礼”并非仅仅指对自然景物的敬畏,更是一种心灵深处的虔诚和尊重。云山之美,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进入一个静谧而美好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将参寥的形象、江西诗派的特点以及云山的美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它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远的志向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江西诗派的机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