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角哦诗细有声,不妨半醉不妨行。
青灯一点才如黍,解作书窗彻夜明。
【注释】
夜窗二首:这是一首七绝。“窗”是动词,意为点上灯;“二首”即两首诗的意思。“口角”指嘴巴、嘴角,这里指嘴。“哦诗细有声”,即在吟诵诗歌时,发出细碎的声响。“口角哦诗细有声”一句中“口角”,指口中、嘴角。“哦诗”,即吟诵诗歌。“哦”,咏读、吟咏。“有声”,有声音。“不妨半醉不妨行”,意思是喝醉了可以走路,也可以吟诗。
青灯一点才如黍,解作书窗彻夜明。“青灯”指青色的灯笼。“一盏”,泛指灯光。“如黍”指像小豆一样。“才”同“彩”。《说文》云:“彩,帛也。”《释名·释采帛》引作“帛也”。《汉书·扬雄传下》:“以色采为丝帛之饰者,绛缯也。”颜师古注:“缯,丝帛之总名也。”《后汉书·马融传》:“其服大帛之衣,被章甫之冠。”“章甫”是一种用彩色丝织成的大帽。所以这里的“才如黍,解作书窗彻夜明”,就是用灯火来照明读书的情景。
赏析:
此诗写诗人夜坐读书的情景。前两句写自己夜坐读书,吟咏不已的情状。“口角哦诗细有声”,即在吟诵诗歌时,发出细碎的声响。“口角”,指口中、嘴角。这一句中“口角”,“哦诗”,都指咏诵诗歌的行为。“哦诗”,即咏诵诗歌。《旧唐书·白居易传》:“居易少精进,与同时相工崔莺、张彦远、李元爽、王稚休、杨巨源辈游学于嵩、洛间,寓居僧舍,与韩愈、孟郊唱和,号‘文章憎命达’,‘举进士时年二十八。”可见,唐代科举考试要考赋、诗各一首,而当时又很看重诗,所以“哦诗”成为习举子的一种行为。“细有声”即吟诵的声音细微,不引人注意。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一边吟诵诗歌,一边在细细品鉴,不时地停下来想一想。“不妨半醉不妨行”,意思是喝醉了可以走路,也可以吟诗。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虽然有点醉意,但是并不妨碍我吟诵诗歌,吟诵诗歌也是我生活中的乐趣,因此我完全可以这样做。“青灯一点才如黍”,即用灯火来照明读书的情景。“青灯”,青色的灯笼。“一点”,泛指灯光。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我用灯火照亮了读书的书窗。“才如黍”,指灯光明亮。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灯火照亮了读书的书窗,使灯光明亮得就像小豆一样。“解作书窗彻夜明”,即用灯火照明的读书情景,直到天明。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我在用灯火照明的读书中度过了一个漫长的黑夜。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夜坐读书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以及他勤于读书的精神。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读书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