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晓清寒未苦严,轻霜随分点茅檐。
雾中失却溪边寺,不见浮屠只见尖。

《冬至日归自天庆观二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之一。下面将逐句进行释义:

  1. [逗晓清寒未苦严,轻霜随分点茅檐。雾中失却溪边寺,不见浮屠只见尖]
  • 逗晓清寒:指清晨的寒冷还未加剧。
  • 未苦严:没有过分的寒冷。
  • 轻霜随分:轻霜随意降落在屋檐上,表现出一种自然美。
  • 点茅檐:描绘了霜花覆盖在茅草屋顶的景象。
  • 雾中:雾气弥漫之中,使得远处的寺庙变得模糊不清。
  • 失却溪边寺:在雾和轻寒中,原本可见的溪边寺庙不见了踪影。
  • 不见浮屠:指的是传统的印度式宝塔,这里用来象征寺庙。
  • 只见尖:只留下了尖顶的塔尖,强调了寺庙在雾中的轮廓。
  1. [节里人家笑语饶,日高犹自烛光交]
  • 节里人家:节日里,家中洋溢着欢声笑语。
  • 笑语饶:形容家里非常热闹。
  • 日高犹自:太阳升高,但依然有烛光闪烁。
  • 烛光交:描述节日中烛火相映成辉的景象。
  1. [霜林遮眼八九叶,露竹出墙三四梢]
  • 霜林遮眼八九叶:形容树叶上覆盖着厚厚的霜,远看像是眼睛被遮住,形象地描绘了霜后景色的凄美。
  • 露竹出墙三四梢:露水滋润的竹子从墙外探出头,增添了一抹生机。
  1.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冬至日的描绘,展现了冬日特有的景象和氛围。诗中的“轻霜”、“雾”、“溪边寺”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清新而又略带忧郁的画面。通过对比“雾中失却溪边寺”与“不见浮屠只”,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尊重。整首诗语言朴实而富有画面感,读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对这个季节的独特情感和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