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春晴道是晴,不知半夜嫩寒生。
疾风吹落林间雨,细雨还成大雨声。
【注释】
只见春晴,指二月三日的雨过天晴。
不知,没有意识到。
半夜,深夜。
嫩寒,指初春时节的微寒。
疾风,猛烈的风。
细雨,小雪或小雨。
大雨声,雨大时发出的声响。
【赏析】
此诗写诗人对初春天气变化的观察。首二句写二月三日的春晴与夜半的微寒,表现了诗人敏锐的觉察;三、四句写春雨突然降临,一阵疾风吹落林间的雨滴,使细雨变成了大雨。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初春二月三日晚上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前两句“只见春晴道是晴,不知半夜嫩寒生”写的是初春夜晚的气候特征。“只见”一词表明诗人只凭感觉而没有实际的观测。“春晴”,指二月三日的雨过天晴。“道是晴”,指人们通常认为春天应该多雨,所以诗人说“道是晴”。这里诗人用了反话,突出初春天气晴朗的特点。“不知”一词,表明诗人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天气会由晴转阴。“半夜”二字,说明诗人所处位置在屋外,而此时正是月黑风高的时候。“嫩寒”,指初春时节的微寒。这两句诗写出了初春夜间气候多变,乍暖还寒的特点。
“疾风吹落林间雨,细雨还成大雨声”,第三句写诗人对初春夜晚风雨交加情景的感受。“疾风”、“细雨”、“大雨声”,都是形容风和雨的不同状态,其中“疾风”、“细雨”、“大雨声”三个词语又分别用来形容风、雨、声音的不同状态。从听觉的角度来说,这三者是不同的感受,但诗人将它们放在一起描述,却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诗人之所以要使用这些词,是因为他在想象中看到了一幅画面:狂风呼啸着吹打着树林中的树叶,使得树叶纷纷落下;而当一阵细雨飘落时,又仿佛听到了雨声阵阵,犹如一场大雨来临。这样的描绘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初春之夜风雨交加的情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变幻莫测的感受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