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长恐已春迟,恰是东风二月时。
路上桃花亦欢喜,为人浓抹湿燕支。

鹅鼻铺,即鹅鼻山铺,是唐代长安城东的一处地名。在长安城南郊。这首诗是作者在春天去赴宴时经过鹅鼻铺前桃花时写下的。

归来长恐已春迟,恰是东风二月时。

“归来”,诗人归来后的心情。“春”指春天。“长恐”是担心之意。“东风”春风。“二月”指春天二月。“时”时节。“长恐”即唯恐,担心的意思。“归”字点明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诗人担心自己归来太晚了。

路上桃花亦欢喜,为人浓抹湿燕支。

“路上”指从京城到郊外。“桃花”代指游女。“欢喜”是欣喜、高兴的意思。“人”是诗人自指。“浓抹”用浓墨重彩地描绘,形容女子妆饰得艳丽。“燕支”即胭脂,古代妇女用以画眉的一种颜料,又名燕脂。“亦”是也的意思。“亦欢喜”是说游女见了诗人归来,很高兴。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出使回朝途中,写途中偶遇一女子,并为之动情的情景。全诗以女子的口吻,表达了她对游子的深情。

首联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归来长恐已春迟。”意思是说,我回来得太迟了,怕辜负了春天的时光。这里既表明了时间之晚,又暗示了心情之急。“东风二月时”承接上句,进一步写诗人归程的时间。“东风”指春风,古人认为春风能催开花朵。此时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而诗人却迟迟不归,因此,他心中充满了遗憾和惋惜之情。“归来长恐已春迟”一句,既表达了诗人的遗憾之情,也为下文写女子对游子的思念作了铺垫。

颔联直接描写了女子与游子相遇的情景。“路上桃花亦欢喜,为人浓抹湿燕支。”“路上桃花”指的是游子所经过的道路两旁盛开着的桃花。“欢喜”一词表现出了女子见到游子归来时的欣喜之情。“为人”指游子。“浓抹”用浓墨重彩地描绘,形容女子妆饰得艳丽。这里的“浓”字既写出了女子妆饰之艳丽,又暗示了游子归来的消息给她带来的惊喜和激动。“燕支”是古代妇女用以画眉的一种颜料,又名燕脂。这里指女子的双眉被涂上了鲜艳的胭脂。这两句诗通过描写女子与游子相遇的情景,表达了女子对游子的深深思念之情。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女子对游子的思念之情。“路上桃花亦欢喜,为人浓抹湿燕支。”这两句诗中的“欢喜”、“浓抹”等词都表现出了女子对游子的深深思念之情。然而,女子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前行,去追寻她的爱人。这两句诗中的女子形象既美丽又动人,既充满激情又不失理智,充分展示了古代女性的独特魅力。

尾联总结了前面的内容,并表达了对游子的祝福之情。“为人浓抹湿燕支。”这一句是对前面的总结和升华。在这里,女子用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自己,以期吸引游子的目光。同时,她也借此向游子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和期望。最后两句诗中的“为人”“为”都是动词,表示动作。“为人浓抹湿燕支”的意思是说,女子为游子浓抹了双眉,使其更加娇艳可人;同时也希望游子能够为她留下美好的回忆。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女子对游子的深情厚意,而且也体现了男女之间纯真、浪漫的恋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女子与游子相遇的情景以及彼此之间的思念之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独特魅力和情感世界。同时,它也是一首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