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万事有期程,多取抛饶竟不曾。
谁遣夜来南馆里,千花预借上元灯。

诗句“此生万事有期程,多取抛饶竟不曾”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舟中元夕雨作三首》,表达了诗人在元宵节夜晚遇到降雨时的心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诗词原文
    此生万事有期程,多取抛饶竟不曾。
    谁遣夜来南馆里,千花预借上元灯。

  2. 诗词译文
    人生的种种事务都有预定的期限,虽然有时我会随意地选择放弃,但从未真正做到。是谁在今晚把我带到了这个宁静的南馆里,让我看到了这么多提前准备的上元灯饰?

  3.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绍熙元年(1190年)正月作为送伴使送金国使者北还时所作。当时杨万里行至苏州途中,恰逢元宵佳节,但天气突变,原本晴朗的新晴被一场小雨所代替。他在这样的天气下,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无奈和自我排遣的情绪。

  4. 诗词赏析

  • 杨万里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比“此生万事有期程”与“多取抛饶竟不曾”,表达了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他认为人生充满了变数,有些事情是无法预测也无法控制的。然而,即使在这种看似无法把握的情况下,诗人仍然坚持自己的理念,不被外界所动摇。
  • “谁遣夜来南馆里”一句,诗人将命运比作一个神秘的使者,这个使者无声无息地将他带到了南馆里,让他有机会欣赏到如此美好的景色。这里的“南馆”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也可能是诗人的一种象征性表达。
  • 最后两句“千花预借上元灯”,更是将诗意推向了高潮。诗人将元宵节的灯火比作千花,将它们提前借给了自己,使得这个特殊的夜晚充满了诗意和浪漫。这既是诗人的一种自我安慰,也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

杨万里的《舟中元夕雨作三首》不仅是一首描写元宵节雨景的诗歌,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深刻体现。诗人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以及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人生哲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