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临春昔丽华,不从陈帝入隋家。
独将亡国千年恨,留下双颦寄岸花。
杨万里的《题东西二梁山三首》是一首充满历史感慨和哲理思考的佳作。以下是诗句、译文、注释及赏析:
诗句
传道临春昔丽华: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感慨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传道”可能指的是传授教义或传播知识,而“临春”则暗示了时间的美好与短暂。“昔丽华”则指过去的辉煌,如同美丽的花一般。整体而言,这句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不同,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不从陈帝入隋家: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政治变迁的无奈和对忠诚的坚守。”不从陈帝”可能指的是拒绝跟随某个君主或者某种政治理念,而“入隋家”则暗示了被卷入政治斗争或者成为政治权力的一部分。整体而言,这句诗通过表达对政治变革的不满和对忠诚的坚持,展示了诗人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
独将亡国千年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灭亡的深深遗憾。”独将”可能指的是独自承担或者独自经历,而“亡国千年恨”则强调了这种遗憾是持续千年的。整体而言,这句诗通过表达对国家灭亡的深刻情感,展示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留下双颦寄岸花: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和留恋。”留下双颦”可能指的是留下两个深深的叹息或者愁眉不展的样子,而“寄岸花”则可能暗示了这些美好的事物如同岸边开放的花朵一样,尽管美丽却难以长久。整体而言,这句诗通过表达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展示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感慨。
译文
传道临春昔丽华:在春天里传授教义,昔日的美丽如同花朵盛开。
不从陈帝入隋家:我不追随陈朝的皇帝而进入了隋朝的朝廷。
独将亡国千年恨:独自承受着亡国的悲痛,这种遗憾延续了千年。
留下双颦寄岸花:留下了深深的叹息,就像岸边的花一样。
注释
传道临春昔丽华:在春天里教授道理,昔日的美丽犹如盛开的花朵。这里的“传道”指的是教育或传授知识,而“临春”则是指春天这个季节,常用来象征生机和活力。“昔丽华”指的是过去的华丽或美好时光,这里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一个时期或一个人物。“留”可能是指保留或者留下的意思,“下”则是方位词,表示方向或位置。“双颦”指的是两个皱起的眉头,通常用来形容忧愁或悲伤的样子,“寄岸花”则可能是指在岸边盛开的花朵,寓意虽然美丽却难以长久。
不从陈帝入隋家:我不愿意跟随陈朝的皇帝进入隋朝的朝廷。这里的“不从陈帝”指的是不追随或者不接受陈朝的统治,而“入隋家”则是指进入隋朝的朝廷或体系。这可能是在描述一种政治上的转变或者选择。
独将亡国千年恨:独自承受着亡国的悲痛,这种遗憾延续了千年。这里的“独将”可能是指独自承担或者独自经历,而“亡国”则是指国家灭亡。“千年恨”则是指这种悲痛感持续了很长时间,无法释怀。
留下双颦寄岸花:留下了深深的叹息,就像岸边的花一样。这里的“留下”可能是指留下痕迹或者留下记忆,而“双颦”则是指两个皱起的眉头,通常用来形容忧愁或悲伤的样子,“寄岸花”则是指岸边盛开的花朵,寓意虽然美丽却难以长久。
赏析
杨万里的《题东西二梁山三首》是一首充满历史感慨和哲理思考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我们不仅能欣赏到作者精妙的用词和深邃的思想,还能从中汲取到对于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深层次理解。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也是对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