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佳节又中和,三分春光一已过。
莫恨峭寒花较晚,留连春色尽从他。
中和节日步东园三首
一年佳节又中和,三分春光一已过。莫恨峭寒花较晚,留连春色尽从他。
杨万里的《中和节日步东园三首》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宋代中和节期间的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怀。这首诗通过诗人对春天的观察和感悟,展现了自然美与人情美的和谐统一。下面,将逐句解析这首诗:
- 诗题解读:
- “中和节日”:《礼记·月令》记载:“仲春之月,招摇指未,昏弧中,旦七星中。”中和节为农历二月初二,古代称此日为“中和节”,是春季的重要节日之一,象征着春天的开始和万物复苏。
- “步东园”:东园在宋代通常是指皇家园林或士大夫私家的园林,诗人在此地行走,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 “三首”:这里的“三首”指的是这首诗共有三部分,分别描述了不同的景象和情感。
- 诗句原文与译文:
- “一年佳节又中和”:这句表达了春天再次来临的喜悦以及人们对春天到来的期盼。
- “三分春光一已过”:春光虽然美好,但已过去三分之一,暗示着春天即将结束。
- “莫恨峭寒花较晚”:尽管天气寒冷,花儿却开得晚,诗人对此并不遗憾。
- “留连春色尽从他”:诗人表示即使春色渐逝,也要尽情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
- 关键词解释:
- “峭寒”: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 “花较晚”:意味着花朵开放的时间比平时晚。
- “留连”:形容停留不愿离去。
-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和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诗人不仅捕捉到了春天的美景,更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是宋代诗歌中的佳作。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 背景介绍:
- 宋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诗人都留下了丰富的作品。杨万里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以清新、明快的风格著称,深受后世喜爱。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代一个普通的春季节日,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和感受,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对春天美景的赞美,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