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盗常山蛇势如,一偷捕获十偷扶。
十偷行赂一偷免,百姓如何奈得渠。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时,注意要通读全诗,把握诗意,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技巧,在此基础上组织答案。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群盗常山蛇势如,一偷捕获十偷扶。

十偷行赂一偷免,百姓如何奈得渠?

【赏析】

《十山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十首。这组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春天,当时杜甫正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县)。“群盗”是指盗贼,这里指盗贼们。“常山”,古郡名,位于河北正定市西北,地处太行山东麓,北依恒山,南屏井陉、易水,西接晋阳、太原,东连幽州。“贼”在这里指盗贼。“蛇势如”,喻指盗贼势力之大,如同蛇一样。“一偷捕获十偷扶”,比喻盗贼们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十偷行赂一偷免”,比喻盗贼们相互贿赂,互相包庇。“百姓如何奈得渠”,“奈”是奈何、怎么的意思。百姓们又该如何对付他们呢?“奈”字既表现了盗贼们的凶残狠毒,也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和担忧。

【答案】

群盗常山蛇势如,一偷捕获十偷扶。

十偷行赂一偷免,百姓如何奈得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