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所弃今人慕,不谓苏公亦世情。
此话若教天上听,定须笑倒董双成。
【注释】
妙庭观:指苏东坡在黄州所建的“东坡亭”。苏公:指苏轼。董双成:《宋书·乐志》:“汉末,魏文帝造铜雀台,……后有双成、阿娇之徒出入其间。”
【赏析】
此诗为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人借咏妙庭(即东坡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怀。前两句说古人所弃今人所慕,不谓苏公亦世情;后两句说如果让天上的神仙听见,一定会笑倒董双成。
妙庭观:苏轼在黄州所建的亭子。苏轼被贬黄州,常到此地赏菊。苏轼《和钱穆父赋壮菊》云:“西风莫定花颜色,留与骚人一樽酒。”又云:“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可见妙亭之得名。
苏公:指苏轼。苏轼于元祐五年(1090)自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旋改知徐州(今属江苏),再徙汝州(今河南临汝)。绍圣元年(1094)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次年迁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召还,除端明殿学士兼翰林学士。元符三年(1100)再次因党争被贬儋州(今海南岛儋县)。绍圣四年(1097)十二月卒于此,年六十五。
世情:世俗人情,人间世事。
董双成:传说中的仙女名。《拾遗记》卷五引《仙传》载:“董双成者,古之仙也。善吹笙箫,作凤鸣之音。……天帝闻其美声而招之,乃命玉女迎焉,遂骖驾乘云而去。”
若教天上听:如果让他们听了。
定须笑倒:一定笑得肚子痛。笑倒:这里指大笑。
语带双关,既指董双成,也指苏轼自己。苏轼一生屡遭贬谪,他以达观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坎坷,对世间纷扰之事置之度外。他在《赤壁赋》中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挟飞仙以遨游”就是想带着董双成这样的仙女一起逍遥自在地游玩。苏轼在这首诗中正是想告诉天下人:“你们不要嘲笑我的无为和消极,因为我是抱着一颗超脱世俗之心来到这世上的。我虽身受挫折,但内心却十分快乐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