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已去绝音尘,临水踟蹰景又新。
应是溪源来最远,落花流水洞中春。

这首诗是作者对南洋河的即兴之作,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美景的感慨和赞美。全诗意境清幽、语言简练、含蓄蕴藉,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启迪。

注释:

  • 次韵元伯初夏南洋河即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以“次韵”的形式来表达他对初夏南洋河美景的感受。
  • 芳菲已去:芳菲指春天的美好,已去表示已经过去了。
  • 临水踟蹰:形容诗人在河边徘徊,犹豫不决的样子。
  • 景又新:景色又显得清新了。
  • 应是溪源来最远:暗示着溪水源头流经的地方最远。
  • 落花流水:描写了水流带走了凋谢的花朵。
  • 洞中春:暗指河水中的小洞穴里也充满了生机,春天的气息弥漫其中。

译文:
春光逝去,连那声音都消失殆尽,我站在河边久久不愿离去。
眼前这景色又是一番新的风貌,仿佛溪水源头流淌至最遥远之地。
花瓣随流水飘散,而河水却似乎带着春天的秘密,悄悄流向洞穴,把春意带到了这里。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初夏南洋河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首句“芳菲已去绝音尘”,意味着春天的美好已经过去,留下的只有寂静无声。然而,诗人并未沉浸在这种失落之中,而是继续前行,欣赏着眼前的景色。“临水踟蹰景又新”,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河边徘徊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新景色的喜爱。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应是溪源来最远”这句诗句,暗示着溪水源头流经的地方是最遥远的地方。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生命力量的一种赞美。同时,“落花流水”这一景象也让人联想到春天的生命力,以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最后一句“洞中春”,则更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这里的春天不仅存在于水面上,更渗透进了整个大地。这种对春天的颂扬和赞美,不仅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歌颂,更是对生活本身的热爱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