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听雨况僧寮,尽日无人访寂寥。
一枕秋声供痛快,隔窗风里有芭蕉。
【注释】
讯:问,通。寿宁寺:在浙江宁波。黄乙山:名不详,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友人。僧寮:寺庙中的僧人住所。一枕秋声供痛快:一枕头上听雨声,痛快淋漓。芭蕉:一种植物,叶子大,长椭圆形,绿色,花穗长而细,黄色。
【赏析】
这是一首写雨景的诗,描写的是作者在寿宁寺听雨的情景。
首句“客中听雨况僧寮”,交代了诗人当时身处的环境——寺庙;也表达了诗人此时的心情——寂寥。
颔联“一枕秋声供痛快,隔窗风里有芭蕉”,是此诗的精华所在,也是最耐人寻味的地方。诗人用“一枕”和“芭蕉”两个意象,将诗人与雨、风、芭蕉融为一体。雨声、风声、芭蕉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声音效果,使诗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供痛快”一句,是说雨声如刀,刺骨透心,使人痛快淋漓。这里的“痛快”二字,不仅描绘了雨声之猛烈,还表达了诗人此时的心情——豁达开朗。
“隔窗风里”一句,则是对“供痛快”这一意境的深化。诗人通过窗户看到外面的景象:风中飘落着芭蕉叶,它们在空中翩翩起舞,仿佛是大自然的精灵,与诗人一起欣赏雨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种景象让人感到宁静、舒适,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雨中听风、观雨的独特感受。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