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上流蜀之门,领略形胜斯楼存。岷峨之西江发源,势如建瓴注平原。
出门顿息波涛喧,五溪七泽相吐吞。蜿蜒纡馀带城垣,山亦却立且踞蹲。
排青叠翠来庭轩,座隅仿佛闻清猿。我来新律当正元,天地清夷日晏温。
主人延客开清樽,酒酣疏襟忽孤鶱。北望两京手可扪,感时抚事销客魂。
比闻狂酋如封豚,灰飞烟灭华夷分。赤县神州宜细论,翠华几时驱育贲,归挽天河洗乾坤。
愿见从来中国尊,老夫日拭双瞳昏。
【注释】:
峡州楚塞楼:位于湖北省宜昌市,是一座古建筑。
东南上流:指长江的上游。蜀之门:指四川。
岷峨:指岷山和峨眉山,是四川的名胜。江源:指长江的源头。
五溪七泽:指湖北境内的五个水系和七个水系。相吐吞:指相互汇合。
蜿蜒纡馀:形容曲折延伸的样子。带城垣:环绕城墙。
排青叠翠:形容景色如画,色彩斑斓。庭轩:庭院中的窗户。
比闻:近来听到。狂酋:指蛮荒之地的统治者。封豚:比喻没有能力统治自己的国家或人民的人。
灰飞烟灭:比喻事物迅速消失。华夷分:指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别逐渐消失。
赤县:古代指中国,也指天下。神州:指中国的大地。宜细论:应该详细讨论。
翠华:古代皇帝的车盖,这里代指皇帝。驱育贲:指皇帝率领士兵征战,征服蛮荒之地。
归挽天河洗乾坤:指皇帝率领军队平定叛乱,恢复中原地区的秩序。
从来:从过去到现在。中国尊:指中原地区的尊贵地位。
老夫:作者自称,表示谦虚。日拭双瞳昏:形容自己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之情,每天擦拭双眼希望看到国家的兴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三峡时的即兴之作。它以丰富的内容、优美的诗句描绘了三峡壮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首句“东南上流蜀之门”,写长江自西向东流经三峡后,成为长江上游的重要河流。第二句“领略形胜斯楼存”则是对第一句的具体描绘,写出了三峡的美丽壮观之处,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接下来两句分别描述了岷山和峨眉山的壮美景象,以及五溪七泽的秀美景色。其中“五溪七泽”指的是四川境内的五个水系和七个水系,它们相互汇合,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而“蜿蜒纡馀带城垣”则形象地描绘出了这些河流环绕着城市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的巴蜀之中。
第三句“排青叠翠来庭轩,座隅仿佛闻清猿”,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新雅致的环境之中。这里的排青叠翠是指周围的景色如画,而清猿则是指清脆悦耳的猿鸣声。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描述,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接下来四句则转入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近年来周边局势的关注,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之情。他写到:“北望两京手可扪,感时抚事销客魂。”意思是说,每当他遥望北方时,都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国家的危机。而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也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个读者。
最后两句则是对国家的祝愿和期望。诗人写到:“比闻狂酋如封豚,灰飞烟灭华夷分。赤县神州宜细论,翠华几时驱育贲,归挽天河洗乾坤。”在这里,诗人用“封豚”来形容蛮荒之地的统治者,意味着他们如同无能之人一般无法治理自己的国家。而“翠华”则是指皇帝的车盖,这里代指皇帝。诗人希望皇帝能够率领士兵征战,征服蛮荒之地,恢复中原地区的秩序。同时,他也期待祖国能够早日迎来和平与繁荣的局面。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三峡的自然美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它既有山水画般的美丽画面,又有历史风云变幻的感慨;既有个人情感流露的细腻描写,又有国家兴衰荣辱的深沉思考。因此,它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