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郎风调世间无,敢谓明时德不孤。
扫地焚香诗得计,曲肱饮水道如愚。
寄书只说游山好,临老都缘学佛癯。
白帝一来真漫浪,时人无用便题舆。
【注释】
- 中郎:指东汉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召)人。少年好学,博览群书,善属文,为当时著名学者,曾任郎中、侍中等职。
- 风调:指文学艺术方面的才华和修养。
- 敢谓:岂敢说。德不孤:道德高尚的人不会孤立无援。
- 扫地焚香:形容专心致志读书。
- 曲肱饮水:形容生活清苦而安贫乐道。
- 游山:泛指游览山水。
- 白帝:指唐代大诗人李白。漫浪:放荡不羁。
- 时人:当时的一些人。无用:没有用。便题舆:随便给他车马出行。
【赏析】
这两首诗是作者在元丰八年任秘书监期间,寄给好友蔡伯世的,是一首七言律诗。
前两联写张衡的才学与品德。张衡是“中郎”之才。他精通天文历算,善于制作仪器,发明地动仪,著有《灵宪》《算罔论》等著作。其文章辞藻华丽,富有音乐美。他的《东京赋》《二京赋》等作品,以华丽的辞藻描绘了京都洛阳的繁华景象,被誉为“赋之首”;又作《四愁诗》,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因此,张衡被尊称为“中郎”。但张衡并非只是追求个人功名利禄,他崇尚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主张顺应自然,反对强权政治,并提出了“德不孤必有邻”的观点。张衡的这些思想和品质,在当时社会中是非常难能可贵和令人敬佩的。
后两联写张衡的生活态度。张衡在官位上并不贪图富贵享受,而是注重修身养性。他曾在宅院里扫地焚香,专心致志地读书;他也曾把床架做成弯脚形,躺在床上喝水,过着清苦的生活;他更是一个爱好游山玩水的人。张衡的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他高洁的品质和淡泊的情怀。
整首诗语言优美、含蓄、典雅,既赞美了张衡的才学和品德,又表达了对张衡生活的羡慕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一顾和超然物外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