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术贤关望,吁谟帝席前。
词场声掷地,宪府力回天。
金鉴风流在,炎陬雨露偏。
殷勤理归揖,早觐日华边。
注释:
- 黄宪生朝三首:指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经术贤关望,吁谟帝席前。词场声掷地,宪府力回天。金鉴风流在,炎陬雨露偏。殷勤理归揖,早觐日华边。》的三首诗。
- 经术:经学;经术:儒家的经典。
- 贤关望:贤良之士的期望。
- 吁谟帝席前:为皇帝出谋划策(在皇帝面前陈述)。
- 词场声掷地:指文辞雄奇,如掷地有声。
- 宪府:官署名,唐时指御史台。
- 金鉴:金制的镜子,比喻圣明之君。
- 炎陬:炎热的地方。
- 雨露偏:指君主的恩泽不均。
- 殷勤理归揖:恳切地请人原谅自己。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了他对贤良之士的期望,以及对君主的劝谏。全诗以黄宪生朝为主题,通过对他的赞誉和对君主的劝谏,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观。
诗的第一句“经术贤关望”,表达了李白对于贤良之士的期望。他认为,只有具有经学知识的人,才能成为贤良之士。这里的“经术”指的是儒家的经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而“贤关望”则表达了他对于贤良之士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
诗的第二句“吁谟帝席前”,表达了李白在皇帝面前陈述自己的想法。这里的“吁谟”指的是为帝王筹划、谋划的意思,“帝席前”则是指皇帝的座位前,表示他在皇帝面前陈述自己的意见。这反映了李白的忠诚和责任感,他认为作为臣子,应该为国家和皇帝着想,为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
诗的第三句“词场声掷地”,描绘了李白文采飞扬、言辞犀利的形象。这里的“词场”指的是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声掷地”则形容他的文辞雄奇,如同掷地有声。这也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特点,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的第四句“宪府力回天”,表达了李白对君主的期望。他希望君主能够重视人才,重用贤才,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这里的“宪府”指的是御史台,是朝廷中负责监察弹劾的重要机构,而“力回天”则表示他能为国家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诗的第五句“金鉴风流在”,描绘了李白对圣明之君的赞扬。他认为,圣明之君能够洞察一切,明辨是非,他们的智慧和眼光就像金镜一样,能够照亮天下。这也是他对君主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明察秋毫,为国家的发展作出正确的决策。
诗的第六句“炎陬雨露偏”,表达了李白对君主的劝谏。他认为,虽然君主的恩泽遍及全国,但在某些地区可能还存在问题,需要君主进一步关注和解决。这也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关心和责任意识,他认为作为一个臣子,应该为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而不是仅仅享受国家的恩惠。
诗的最后一句“殷勤理归揖,早觐日华边”,表达了李白对君主的期望和祝福。他希望君主能够早日见到圣明之君,共同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这里的“日华”指的是太阳的光芒,象征着希望和前程,而“边”则表示国境,表示国家的安全和繁荣。
这首诗通过赞美贤良之士的期望,表达了李白对于君主的劝谏和期望,展现了他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的关心和责任感,表达了他对国家发展的愿望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