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炷香销百和焚,有时钟磬梵天闻。
上方结草如高枕,不独栖霞可卧云。

【注】崇报禅寺:指建于唐朝的崇教寺,位于今南京市鸡鸣山麓。百和焚:指香烟缭绕、香气四溢。钟磬梵天闻:钟声磬声回响在梵天之中。上方结草如高枕:比喻崇教寺的高耸入云端。栖霞可卧云:形容崇教寺建筑宏伟,气势磅礴。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游赏江南时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座名刹——崇教寺,其壮丽的建筑,幽静的氛围,令人流连忘返。

首句“岩因崇报禅寺”,直接点出了题目,交代了写作背景。这里的“岩”指的是崇教寺所在的鸡鸣山。而“崇报禅寺”则是指这个著名的佛教圣地。这里既表明了自己游历之地,又为后文描写寺庙景色做了铺垫。

第二句“一炷香销百和焚”,形象地描绘出崇教寺内香烟缭绕的景象。在这里,“一炷香”是佛教信徒烧香拜佛的象征,“百和焚”则形容香烟缭绕,弥漫整个空间。这句诗既展现了寺庙内的宁静祥和,又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虔诚信仰。

第三句“有时钟磬梵天闻”,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内的钟磬之声回荡于空中的情景。这里的“梵天”指的是佛教中的天界,“钟磬”则是寺庙中常用的乐器,它们的声音悠扬动听,回荡在空旷的山谷之间,仿佛可以传遍天际。这一句诗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寺庙内的庄严氛围,也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

第四句“上方结草如高枕”,则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来描绘崇教寺的宏伟壮观。这里的“上方”指的是寺庙的最高处,“结草”则是指人们常常在那里安放棺材或祭品以示尊敬。这个比喻既形象地描述了崇教寺的高度,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这座古老寺庙深深的敬意。同时,这也暗示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生死轮回的认识。

最后一句“不独栖霞可卧云”,则进一步强调了崇教寺的宏伟气势。这里的“栖霞”指的是山脚下的村庄或小镇,“卧云”则是指那些云雾缭绕的山峰。这个比喻既描绘了崇教寺周围的环境,也表现了作者对于这个美丽地方的喜爱之情。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崇教寺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古老寺庙的宁静与庄重之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教文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