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经青史不难收,怪底依然处士裘。
谁谓封侯安事笔,我闻定霸必焚舟。
骥腾夷路须联辔,鳌负三山好掷钩。
对策清时看第一,未应蕴藉愧裴休。

自叹

明经青史不难收,怪底依然处士裘。

谁谓封侯安事笔,我闻定霸必焚舟。

骥腾夷路须联辔,鳌负三山好掷钩。

对策清时看第一,未应蕴藉愧裴休。

【注释】

青史:史书,这里代指功名。

封侯:封建时代的一种爵位,这里比喻高官厚禄。

定霸:指统一天下。

联辔:骑马并辔前行,这里指结为知己。

鳌背三山:传说中海上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传说中有巨鳌守护。

策对:即对策,科举考试的文言应对题。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科考落榜后所作,表达了他对于科举制度的看法和感慨。

首联:“明经青史不难收,怪底依然处士裘。”意思是说,考取功名并不难,但是那些仍然身着布衣的人却让人感到奇怪。这里的“明经”是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的人,“青史”则是指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记载。作者认为考取功名并不是一件难事,而那些仍然身着布衣不追求功名的人却让人感到奇怪。这里的“怪底”指的是人们对于这些处士的行为感到奇怪的原因。作者可能是在讽刺那些过于看重功名的人,而忽视了真正的价值。

颔联:“谁谓封侯安事笔,我闻定霸必焚舟。”意思是说,谁说封侯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我听说要成就霸业就必须焚舟毁船。这里的“封侯”和“定霸”都是古代帝王所追求的目标,作者在这里可能是在表达自己对这些目标的不屑一顾。他认为,追求功名并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而要成就霸业就必须焚舟毁船这种极端的做法。这里的“焚舟”意味着放弃一切,只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

颈联:“骥腾夷路须联辔,鳌负三山好掷钩。”意思是说,像千里马一样在道路上奔驰需要有伙伴一起前进(联辔),大海中的巨鳌背负着三座神山好抛投钓钩(掷钩)。这里的“骥腾”和“鳌负”都是比喻,分别指千里马和大海中的巨鳌。作者在这里可能是在表达自己对于友情和合作的看重。他认为,在人生的道路上需要有伙伴一起前进,而在海洋中的探险则需要与大自然的力量合作。

尾联:“对策清时看第一,未应蕴藉愧裴休。”意思是说,在清正的时代里看谁是第一位的人才,我不应该因为谦虚而愧对裴休这样的贤人。这里的“对策”指的是科举考试,“裴休”是唐代的一位名臣,他的为人正直,不阿谀奉承。作者在这里可能是在表达自己对于才华横溢的人的尊重,认为自己也应该像裴休那样为人正直。

整首诗通过对科举制度的思考和批判,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