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年因旱祷丛祠,未免斯民有怨咨。
拟学催科今晚矣,不能引去更何之。
下田敢有百车望,好雨犹宽三日期。
惭愧农家私水利,桔槔虽巧不容施。
诗句释义
1 连年因旱祷丛祠,未免斯民有怨咨:连续多年因为旱灾而向多个祠堂祈祷,难免让百姓产生不满和抱怨。
- 拟学催科今晚矣,不能引去更何之:打算效仿那些官员在特定时间要求下属缴纳赋税(催科),现在却无法继续执行,不知该如何是好。
- 下田敢有百车望,好雨犹宽三日期:农民们不敢奢求百辆马车的雨水,希望降雨能延续到三天之后。
- 惭愧农家私水利,桔槔虽巧不容施:农民们私下修建水利工程,但即便是巧妙的桔槔(一种水车)也无法被使用。
译文
连续多年因旱灾向多个祠堂祈祷,百姓难免抱怨不满;
打算效仿官员在特定时间要求下属缴纳赋税,现在无法继续执行,不知何去何从;
农民们不敢奢求百辆马车的雨水,希望降雨能延续到三天之后;
农民们私下修建水利工程,但即使是巧妙的桔槔也无法被使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一个久旱无雨的地区为民众祈求降雨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对持续干旱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困扰和不满,以及对于解决旱情的迫切需求。诗人以“过登源英济庙祈雨”开篇,直接点出主题,通过对比往年的祭祀活动与现在的困境,凸显了旱灾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接着,诗人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效仿官员在特定时间要求下属缴纳赋税,以此作为推动工作的手段,然而现实却是无法继续执行,让人感到困惑和无助。最后,诗人转向民间,描述农民们私下修建水利工程的情景,但由于技术或资源限制,桔槔等工具无法发挥作用。整首诗通过描绘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对天气变化的不同反应,展现了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