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笑刘郎赋大钧,强将神理质诸人。
泛观万物皆刍狗,天地谁知本不仁。
注释
- 和郁簿(zhōu zhú):《庄子·逍遥游》“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后人以“和郁”指《庄子》,“簿”是“薄”字误写。
- 长笑刘郎赋大钧:长笑:引经据典的议论;刘郎:三国时吴国孙策,字伯符。他善于文辞、能言善辩,有“曲有误,周郎顾”的美誉,此处借指诗人自己。赋:作诗。大钧:比喻天地间万物。
- 强将神理质诸人:强:勉强。质诸人:把道理讲给别人听。
- 泛观万物皆刍狗:泛观:对周围事物漫不经心地观察。刍狗:古代用作祭祀品的草扎的狗,比喻毫无价值的东西。
- 天地谁知本不仁:不知:不知道。知:了解,知道。本不仁:本性上是不仁义的。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物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首联“长笑刘郎赋大钧,强将神理质诸人”,诗人借用典故和寓言,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现象的批判。刘郎指的是孙策,他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创立者,他的才华出众,善于言辞,因此被后世誉为“曲有误,周郎顾”。诗人将自己比作孙策,认为自己在文学上有一定的造诣,能够用言语打动别人。然而,他发现社会上的人对于这种才华并不重视,而是将其视为无关紧要的事情。
颔联“泛观万物皆刍狗,天地谁知本不仁”,诗人进一步展开议论,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他认为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是微不足道的,就像刍狗一样毫无价值。同时,他指出天地之间原本就是不仁的,即没有真正的善良存在。这里的“刍狗”和“本不仁”都是诗人的隐喻,他用这些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
颈联“泛观万物皆刍狗,天地谁知本不仁”,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自然现象人格化。他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无所谓的,就像刍狗一样毫无意义。同时,他也指出天地之间的万物都是不仁的,即没有人性的存在的。这里的“刍狗”和“本不仁”都是诗人的意象,他用这些意象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尾联“天地谁知本不仁”,诗人再次强调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天地之间原本就是不仁的,即没有真正的善良存在。这一观点贯穿全诗,成为诗人的主旨所在。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富有哲理性,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洞察和批判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