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书何切切,滴心不滴血。
纵使血可乾,其如心不竭。
蜀鸟啼作花,至今万山缬。
杀身以成仁,遗训有先哲。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了一位高僧为弘扬佛法不惜自我牺牲的悲壮诗篇。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释和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头陀成庵主刺血写法华经
- 注释:头陀是指出家修行者,这里指的是一个僧人。他为了学习佛法,选择成为和尚(庵主),并用自己的血液书写《法华经》。
- 译文:这位僧人出家为僧,为了深入学习佛法,选择了刺血的方式,将血液滴在纸上书写《法华经》。
2. 丹书何切切,滴心不滴血
- 注释:丹书指的是用红墨书写的经文,这里形容其字迹如同红色的宝石般闪耀。”滴心不滴血”则形容虽然身体受伤流血,但他的心志坚定如钢铁。
- 译文:用朱砂书写的经文,光彩夺目,仿佛宝石一般;即使身体受伤流血,他的心志依然坚定如铁。
3. 纵使血可乾,其如心不竭
- 注释:乾表示干燥、凝固,这里指血液凝固。“其”表示即使如此。心不竭则形容内心的热情永不熄灭。
- 译文:即使血液凝固不再流动,但其内心的热情永远不会熄灭。
4. 蜀鸟啼作花,至今万山缬
- 注释:蜀鸟指杜鹃鸟,啼声凄切哀婉。花则形容这种声音如同花朵一般美丽动听。“缬”是一种刺绣技术,此处比喻声音的美丽如同绣花一般精致。
- 译文:就像杜鹃鸟的鸣叫声一样,虽然听起来凄凉但非常悦耳。这种声音的美丽如同精美的刺绣,至今仍然让万座山峰都为之动容。
5. 杀身以成仁,遗训有先哲
- 注释:先哲指的是古代的贤人,他们通过自己的行为教导后人要为了信仰或道义可以牺牲自己。
- 译文:为了成就大仁大义,即使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些古代贤人的教诲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僧人刺血书写经文的场景,展现了他对于佛法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强烈的感染力。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佛法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全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