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日输晴宿霭妆,征鸿迎暖到南州。
相呼相唤稻粱熟,年去年来芦苇秋。
琴操曾遗中散恨,海濒还见子卿不。
夕阳莫傍江楼去,长有别离人倚楼。
诗句释义:
- 微日输晴宿霭妆, - “微日”指的是微弱的阳光,“输晴”可能是指太阳逐渐变得晴朗。“宿霭妆”形容早晨的薄雾像化妆一样给天空增添了几分神秘和美丽。
- 征鸿迎暖到南州, - “征鸿”指远行的大雁,“迎暖”表明这些大雁是在温暖的环境中到达南方。“南州”可能是指一个温暖的地方,如南方或某个特定的南方地区。
- 相呼相唤稻粱熟, - “相呼”可能是用声音呼唤的意思,”相唤”则更强调通过动作来相互呼应。“稻粱熟”描绘了稻田里成熟的稻穗和新麦的场景。
- 年去年来芦苇秋, - “年去年来”意味着每年秋天都会见到的情景,”芦苇秋”则具体描述了秋天芦苇的景象。
- 琴操曾遗中散恨, - “琴操”是古代关于琴的文献,“中散”可能是一位名叫张中散的人,他因某种原因感到遗憾。
- 海濒还见子卿不, - “海濒”指海边,”子卿”可能是指一个叫子卿的人,他的事迹可能与这里的描述有关。
- 夕阳莫傍江楼去, - “夕阳”指落日的余晖,“莫傍”可能是指不要靠近。
- 长有别离人倚楼, - “长有”表示经常有,”别离”表达了离别的情感,”倚楼”描绘出人们常常在高楼中等待或眺望的情景。
译文:
微日下,清晨的天空被薄薄的雾气装饰得像是化过妆一样,远飞的大雁迎接着温暖的阳光来到了南方。我们彼此呼喊、相互召唤,稻谷成熟了,芦苇也迎来了秋天。我曾经读过关于琴的书籍,书中记载了关于张中散的哀愁。在海边还能见到子卿的身影,他的故事让我深感触动。当太阳西沉的时候,不要靠近江边的高楼,那里常常有人倚楼而望,期盼着离别的人早日归来。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和往昔岁月的思念之情。首句描绘了清晨的自然景象,为后续的描述营造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背景。第二句中的“征鸿”象征着远方的游子,而“南州”则暗示了一种期待和盼望。第三句通过“相呼相唤”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丰收的喜悦。第四句则是对季节变换的描写,通过“稻粱熟”和“芦苇秋”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变化。第五句提到了古代文献《琴操》,以及其中的“中散”,可能是在表达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厚重感。第六句通过“海濒”和“子卿”展现了诗人对特定人物的怀念和敬佩。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夕阳西下时分的景色的感慨,以及对长久分离的人们无法团聚的无奈和哀愁。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情,传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以及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